-
汪晖谈后殖民主义2014-09-29 3019
-
赵鼎新 潘祥辉:媒体、民主转型与社会运动——专访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赵鼎新[1]2014-09-29 4224社会运动与媒体及公共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英国骚乱中,由于英国主流媒体有能力塑造英国公众对骚乱的看法,因而骚乱迅速平息。美国媒体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报道多元而理性,这一运动不会对美国的体制产生任何冲击。在中国和西方的社会运动中,媒体所起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
-
费纳与政府史研究2014-09-29 3783费纳的《政府史》从苏美尔开始,述及萨尔贡、埃及、亚述、犹太、波斯、希腊、中国、罗马、印度、拜占庭、哈利发、中世纪欧洲、日本、奥斯曼等地的政治史,然后把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美政治的突破性发展,并讨论了当代世界三大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
-
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2014-09-29 3712
-
契约法基本制度的正当性论证 ——一种以主体为基点的研究2014-09-29 3246根据对待现代契约法基本矛盾的立场不同,契约法正当性理论分为道义论和目的论两脉,这两种理论都不能合理论证被普遍认同的契约法基本制度。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理论根基都是单一主体。前者的理论根基是单一的抽象化原子论的主体,后者以单一的情境化交互性主体为基础。
-
制度何以为凭?——兼评桑德尔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2014-09-29 3178本文认为桑德尔在《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对罗尔斯正义理论中道德主体的批判具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即批判自由主义制度所赖以为凭的主体基础。通过这种批判,桑德尔为其所提倡的交互性主体以及建构在这种主体基础上的共和制度提供了论证。但是,无论是交互性主体还
-
易江波: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范畴“信”的原初内涵2014-09-28 4030先秦常见的“信物”有载书、傅别、书契、质剂、符节、玺印、玉、质等,这些器物的运用实践形成了相应的法制。对这些器物与法制的考察表明,作为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范畴的“信”的原初内涵,可从“事实之维”与“规范之维”两个向度认识,基础性义项分别对应于“真实”与“合作
-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学术?——国内十年教学回顾2014-09-28 2955本文是作者对自己在国内十年教学与写作的回顾与反思。首先是对当前影响最大的两大理论传统——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及两大次要理论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实体主义的简单讨论。重点不在学术史研究而在学术实用,从如此角度来点评四大理论传统。然后,回答文章的中心问题
-
人民司法群众路线的谱系2014-09-28 3953*
-
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2014-09-28 4334万历年间苏州和武昌地区均发生了抗税民变,但是苏州民变历时仅为五日而武昌民变却前后拖了两年才得以根本解决。为什么两地民变有着如此不同的发展? 从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出发,本文提出了如下观点:万历跨越地方科层及精英集团,以太监为税使直接在地方扩大税源,使得明朝政权在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