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猛:如何经验地研究中国司法2017-11-04 26329一晃博士毕业已经13年有余,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自己的博士论文,是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不敢判断。这次受邀与学界同行分享研究的心路历程,仍旧不免忐忑。特别是读者中还有很多法学以外的同行与同学,有必要先做一些说明:一是我虽曾在社会学系做过博士后,学习过法律人类
-
强世功:先确立人生基本信仰 再谈法律职业伦理2017-10-23 26180强世功教授求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初执教鞭于二十一世纪初。不仅接受了八十年代思潮的洗礼,也见证了九十年代思想的转型。在这篇访谈录中,他分享了自己求学与研究的心路历程。作为 2000 年前后新一代法律学人的代表,以自身的学术经历映射了中国法学研究近三
-
章永乐:如何在二十一世纪阅读康有为2017-10-17 26102
-
黄家亮:中国法律社会学学科的新进展2017-07-25 26800法律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分析法律与社会关系、探讨法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的学科,是社会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学科建设方面,我国法律社会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
谭同学:作为人类学方法论的“文史哲”传统2017-07-04 25324作为古典人类学转向现代的标志,田野调查法是克服欧洲中心主义“幽灵”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阐释”法是现代人类学转向当代的标志之一,其洞见在于重视文化“转译”的主体性与他者的“上下文”,但因缺乏具体方法支撑,也给“幽灵”留下了后门。谁“阐释”谁,“阐释”什么
-
曹锦清:问题意识与调查研究2017-07-04 4324一切学术研究都始自问题,所有的理论创新皆源于发问本身。所谓问题就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引起的心理困惑。据此可将问题分为三类:理论与现实的差异、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差异、在同类事物比较中的差异。由困惑上升到焦虑不安,这是研究的起点,也就是知困而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排
-
尤陈俊:作为问题的“问题意识”——从法学论文写作中的命题缺失现象切入2017-06-02 5224那些让评阅老师们“怒其不争”或为同行们所无视的所谓法学论文,之所以有如此命运,主要是与其学术质量不高乃至低下有关。而在导致其学术质量不高乃至低下的各种原因当中,除了有一些法学论文可能存在胡乱抄袭拼凑的学术不端外,很多法学论文本身缺乏“问题意识”是一个常见
-
顾培东:法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问题化思考2017-05-13 5322法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为法学理论对于法治实践的敏感度及涵摄力;问题意识是法学研究或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之间的主要媒介。当下法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缺失,与我国法学研究及法治进路的双重转型相关,也与法学学科的特性、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及对待法治现实的态度密切
-
张文杰、侯云翔: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及指导研究2016-11-23 5029
-
汪仕凯:我的工人政治研究2016-11-23 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