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猛:如何经验地研究中国司法2017-11-04 34889一晃博士毕业已经13年有余,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自己的博士论文,是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不敢判断。这次受邀与学界同行分享研究的心路历程,仍旧不免忐忑。特别是读者中还有很多法学以外的同行与同学,有必要先做一些说明:一是我虽曾在社会学系做过博士后,学习过法律人类
-
强世功:先确立人生基本信仰 再谈法律职业伦理2017-10-23 34670强世功教授求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初执教鞭于二十一世纪初。不仅接受了八十年代思潮的洗礼,也见证了九十年代思想的转型。在这篇访谈录中,他分享了自己求学与研究的心路历程。作为 2000 年前后新一代法律学人的代表,以自身的学术经历映射了中国法学研究近三
-
章永乐:如何在二十一世纪阅读康有为2017-10-17 34572
-
黄家亮:中国法律社会学学科的新进展2017-07-25 35403法律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分析法律与社会关系、探讨法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的学科,是社会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学科建设方面,我国法律社会学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
尤陈俊:作为问题的“问题意识”——从法学论文写作中的命题缺失现象切入2017-06-02 7457那些让评阅老师们“怒其不争”或为同行们所无视的所谓法学论文,之所以有如此命运,主要是与其学术质量不高乃至低下有关。而在导致其学术质量不高乃至低下的各种原因当中,除了有一些法学论文可能存在胡乱抄袭拼凑的学术不端外,很多法学论文本身缺乏“问题意识”是一个常见
-
顾培东:法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问题化思考2017-05-13 7346法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为法学理论对于法治实践的敏感度及涵摄力;问题意识是法学研究或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之间的主要媒介。当下法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缺失,与我国法学研究及法治进路的双重转型相关,也与法学学科的特性、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及对待法治现实的态度密切
-
张文杰、侯云翔: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及指导研究2016-11-23 7024
-
汪仕凯:我的工人政治研究2016-11-23 6228
-
李连江:我是如何抓上访研究之“真鱼”的?2016-11-23 4327【作者简介】 李连江,河北省沧县人,1963年生,分别于1982年和1987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辽宁省抚顺石油学院、南开大学哲学系、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在Asian Survey,China Info…
-
侯猛:社会科学与法律适用2016-03-25 5259侯猛老师于2016年春季学期在北大开设了《法律和社会科学》这门课,正好因应微信公号活动的展开。本着共享原则,公号将陆续推出部分课堂讲稿。这些讲稿系老师在每次上课后重新整理,亲自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