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斯定理:真知灼见还是同义反覆?2014-11-24 3607
-
渠敬东 周飞舟 应星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2014-11-23 3407借由政治经济学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学视角,中国30年改革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最初的十年形成的是以双轨制为核心机制的二元社会结构;1990年代开始的全面市场化及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市场与权力、中央与地方以及社会分配的新格局;进入新世纪后,行政科层化的治理改革得以实
-
利益博弈的一年2014-11-23 4051
-
社会建设的方向:“公民社会”还是人民社会?2014-11-22 4521最近这些年,“公民社会”这个概念似乎很火,仿佛它是个天然的“好东西”。“公民社会”好在哪里呢按那些懵懵懂懂拥戴者的理解,它好就好在强调了“公民”、“公民权”,以及公民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从而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公民社会”的理论复兴于20世纪7…
-
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2014-11-20 2872导致当下中国法院面临的“案多人少”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诉讼成本过低。法院目前采纳的诸多审判管理具体措施,固然有保证司法公正和便民利民的追求和效果,客观上也有刺激诉讼消费的作用,因此很难真正缓解“案多人少”,并保证司法公正和为民。法院系统应会同相关决策部门
-
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2014-11-13 2991中国的“非正规经济”就业人员(即没有工作保障,缺少福利和不受国家劳动法保护的劳工)已占今天2.83亿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中的1.68亿,比正规就业人员要多出一倍半。但是,今日的中国国家统计机构尚未真正正视非正规经济就业人员统计。其部分原因是当前的主流经济(以及社会)
-
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与实用含义——非正规经济实践2014-11-13 2993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解主要来自“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市场化的私有公司以及相关法律所起的作用;Andrew Walder和钱颖一等则指出,地方政府,尤其是其乡村企业,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但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验:发展的主要动力变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
-
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和法律史的视角2014-11-13 3051主要社会科学理论以及中国当前的现代化主义意识形态认为,伴随现代经济发展,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小农生产将被个体的产业工人所取代,其三代家庭也将会被核心家庭所取代。但中国经济史的实际却显示,即便是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的今天,小农家庭农场,以及其
-
于龙刚:作为力的社会——读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2014-11-11 4701社会是一种流动的力,其表现为社会个体身上的社会存在。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当中,宗教由信仰与仪式构成,这种流动的力——曼纳——构成信仰的来源,仪式则构成其精神性实践。这一研究使得知识同社会发生了联系,具体来说,在原始社会中,类的概念与宇宙论体系同图腾建立联
-
反腐原来很简单2014-10-25 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