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绥铭: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2016-12-01 3089
-
王海娟:“三权分置”鼓励资本下乡,能为农民谋利?2016-12-01 4397
-
陈瑞华:这是理论创新最好的时代2016-11-25 2539
-
渠敬东:破除“方法主义”迷信——中国学术自立的出路2016-11-24 2591
-
田力:“变法”与“整合”:朝向中国宪政史的新视野2016-11-23 2730
-
胡凌:“非法兴起”:理解中国互联网演进的一个框架2016-11-17 3035本文意在从政治经济角度提供一个中国互联网兴起的理论框架,它也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网络法的兴起,并预测未来相关法律冲突如何可能。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和社会因素,本文仅从作为一种新形态资本主义经济的互联网角度切入,观察该种经济如何在生产方式上超越
-
对话梁治平:法律文化论再审视2016-11-01 2778梁治平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尤陈俊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汪雄涛为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陈柏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这次对话于2014年12月4日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泰楼模拟法庭(二)举行。原文刊于《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5卷第1辑2016),文字稿
-
苏力:既然当了和尚,那就撞好自己的钟2016-10-29 2845
-
专访汪晖:“横向的”二十世纪的政治时刻2016-10-17 4319二十世纪的遗产非常丰富,但留下的困难也是巨大的。这个困难是在十九到二十世纪世界性巨变中形成的。今天的格局是两重的:一重是二十世纪的退潮,另一重是以否定这个世纪的姿态出现的全球化浪潮面临巨大的危机。人们对如何重新叙述自己的历史,对重归某种传统怀抱着渴望,这
-
郑戈:知青时代或许正在终结,但知情态度仍在延续2016-03-30 2503我们既然无法改变历史,就要善于发掘历史中可能有助于使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好的因素,而不是幽怨地、徒劳无益地抱怨自己的先辈。知青时代或许正在终结,但带着枷锁勇求自由的知青态度却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