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柏峰:“走出乡土”的“后乡土中国” ——评陈心想著作《走出乡土》2017-12-13 5933世纪之交前后,中国乡村发生了一场巨变,《走出乡土》就是返乡的海外游子陈心想表达对此感受的著作。它以《乡土中国》为参照,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的二元对立和参照维度。这种描述“后乡土中国”的方式,对作者和读者都是捷径。然而,《乡土中国》更多是儒家秩序建构的经验化表
-
侯猛:中国法学的实力格局——以青年学者的引证情况为分析文本2017-11-16 12839本文做法学引证分析,是希望以此推动学术规范化和评价科学化的讨论。例如,学术写作应从梳理已有文献开始,引证应以必要为限;中国法学界的学术评价不能还停留在只数篇数,哪怕是三大刊篇数的阶段。篇数当然很重要,但引证和同行口碑也是必不可少。这样一种现代多元的学术评
-
冯象:给未来的人们留个纪念——答好奇心日报2017-10-18 5247中国的制度跟西方迥异,职业伦理植根于政治伦理,即党的先锋队伦理。因此反腐败,由中纪委调查整治,成立国监委,打破本本上的宪制畛域,统一领导,正是十八大以来各项工作的一个节点。当然,也因为事关党的建设,就必须拿出“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并向全国人民宣示这一承诺
-
贺雪峰:为什么说中国土地制度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答黄小虎先生2017-10-17 4309批评我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现行土地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不允许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征地按原用途补偿的规定,二是不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规定。我们重点就来讨论所讲的这个主要弊端。
-
刘思达、侯猛、陈柏峰:社科法学的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2017-10-10 4683社科法学指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广义的社科法学包括不同的研究进路,相对比较成熟的有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经济学以及晚近发展的法律与认知科学。中国当代社科法学的发展,大致是从法律社会学领域逐渐拓展出来的,因此,我们也会将社科法学称为
-
陈柏峰:做无愧于时代的社会科学学者——在青年长江学者受聘仪式上的讲话2017-09-26 5562
-
曹锦清:中国共产党时代叙事与历史使命2017-09-25 3853共产党为什么需要时代叙事?因为共产党不是西方意义上的选举型政党,而是领导型政党。要成为被领导的民众的共识,就要形成信奉、追随和服从,领导权转化为执政合法性的强大基础。西方政党不代表整体,它不可能制订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他们全部的焦虑放在当下和部分。
-
张慧瑜:文学与生活的辩证法2017-09-18 5003近些年,文学创作与出版非常繁荣,但是真正抓住时代精神、表达现实生活的作品却不多,这很大程度上与文学脱离生活、滞后于生活有关。这不仅需要重弹文学深入生活的老调,更需要认识到文学的政治意识和社会意识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
张慧瑜:《战狼2》的“奇迹”背后2017-09-18 4505近期,一部国产军事题材电影《战狼2》燃遍暑期档,引人关注的不只是其获得55亿高票房,更重要的是带来激烈的文化讨论。这是电影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从思想文化载体转变为娱乐性的文化商品之后,很少出现的现象。这一方面显示了大众文化的敏锐嗅觉,用一种“去政治化的政治”来触
-
顾培东:不后悔你的专业选择——在四川大学法学院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2017-09-16 4601法律人或法学人不只是一种职业称谓,更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人格。虽然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尤其不能指望在大学四年本科中完成,但无论本科学习还是硕、博研究生学习,都是这种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今后的三年或四年中,应当把这种人格的培养作为明确的追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