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菁菁:“双语法官”背后的民族区域平等理念2015-04-25 2852事实上,我国从革命经验中总结出的民族区域自治观念,其基础是对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的政策性认可。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民族身份识别不能简单被等同于欧洲基于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对“种族”作出的区分。区分民族区域的国家治理的目标在于确保多元社会中能
-
李斯特:乌苏里船歌:产权与伦理的双重变奏2015-04-22 3695传统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论述,更多的是“停留在现代著作权法的框架内的法律教义学研究上,只是继续驯服于前互联网纪元的现代著作权法律体系”,从而无法看到著作权背后的法权的历史过程和伦理意涵。本文借助关于《乌苏里船歌》著作权权属纠纷的案件,试图揭示出著作权“个体独
-
张志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认知2015-04-21 2962【按语】从恰当定位和顺利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出发,探讨现代法律职业的品质特性,法律职业道德之于法律职业的意义,以及如何确立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框架,这三个层面的递进式阐述实现了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合理认知。
-
孙少石:边疆治理在历史变迁中与大国宪制的关系2015-04-11 5881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并吞,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1]——黄宗羲一、问题传统国家受制于行政能力的低下,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的权力半径自然相当有限,因此对边疆的控制其实处于一种比较暧昧的若即若…
-
孙少石:透过“赔命价”看边疆秩序的生长2015-04-11 5214早期的大量研究常常将“赔命价”的形成指向宗教观念的影响,或是现代法治观念的淡薄,并断然认定“赔命价”是落后的,亟待国家干预。然而本文首先从严酷的藏区环境对牧民生活方式影响的角度切入,说明在当地长期存在的“赔命价”有其发生的合理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其纳入统
-
听苏力最新讲座:好思想又岂在朝朝暮暮(附苏力校对演讲全文)2015-04-03 19057苏力淡然不惊,他提醒赤子们,知识分子要切忌空谈,也不要根据媒体信息就以偏概全,法律意识必须融化在行动里。仅仅谈法律意识,其实许多犯罪分子的法律意识总是高于普通人。法治不是谈出来的。法治是要解决问题,但问题只有通过实践,通过知行互相反馈来解决。他引用了莎士
-
李君如:没有法治意识就没有法治国家2015-03-27 2491
-
凌斌:法治道路、政党政治与群众路线:一个回应2015-03-23 3914法治离不开群众路线。法治的群众路线,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中国法治的首要原则和首要特征。群众路线及其代表的民主的非暴力强制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来自于中国政治的群众基础,是中国政治的混合体制的灵魂。失去了群众路线的灵魂,脱离了群众基础,不论是党的
-
对话第一巡回法庭庭长刘贵祥:未来法院的样子,我们在探索2015-03-20 28723月2日,位于深圳的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审理了第一案,6日离开深圳到东莞展开第一次巡回审判。近日,最高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第一巡回法庭庭长刘贵祥回答了《南方周末》记者的提问。
-
吕德文:警察“趋利执法”是如何发生的?2015-03-17 4962编者按:公安机关在履行其重要使命时,困难之一是要考虑经费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在有的地方,这一困难和执法时复杂的社会环境,还有人性的弱点结合,客观上可能会变异、生成一种“趋利执法”的逻辑。对此,人民群众不免会有看法,但局外人也许并不真正理解公安机关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