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向实践"的法学——读黄宗智著《过去和现在》2014-08-19 2616在著作《过去和现在》中,黄宗智先生坚持从“实践”出发展开研究,可称为“迈向实践”的法学研究。这种研究找到了沟通部门法学与理论法学的途径和方法,它可以以实践反思表达,从而有助于认识实践本身;可以以实践反思制度,从而使研究有政策意义;可以从解释实践出发建构理
-
治理、法治与现代国家——《被告山杠爷》再解读2014-08-19 3847影片从强英吊死在山杠爷家屋檐下开场,提出悬念,然后逐步追溯往事,展开情节。为了追寻“谁写匿名信告了山杠爷”,影片不断“闪回”过去生活的片段。通过闪回,我们认识了强英、明喜夫妇、王禄、腊正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也深刻认识了山杠爷,了解了堆堆坪。与三十年来中国乡
-
乡间小路与社会科学大道——《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读后2014-08-19 2404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应当以“中国经验”、“本土问题意识”、“学术原创”为原则,在意识形态霸权上拨乱反正,从具体问题切入,寻求具体问题在三十年来中国经验中的准确定位,进而搭建经验与理论的有效桥梁。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当代中国后革命时代的开端,其发展之隐晦、影响
-
《南方周末》访谈苏力:司法公信力,不是光说廉洁了就行(作者:任重远)2014-08-17 3110培养司法的社会公信力,注定会是非常痛苦的过程。这是法院强调廉洁,搞点制度建设都无法真正解决的,用一句很拽的句式来表达,“我爱你,与你无关”,“我不信任你,与你无关”。
-
《光明日报》:综述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争论态势2014-08-16 3579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兴起,是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的新趋势。历史传统、研究进路和知识偏好上的显著差异,使得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间形成了激烈的争论态势。但意气化的争论无益于学术发展,只有建立在彼此了解基础上的良性互鉴,才能在促使自身完善的同时提升中国法学的学术竞
-
中国法律近代化历程之新叙述——评强世功的著作《法制与治理》2014-08-09 2500对中国法律近代化历程的叙述,在很长时间内都受到了近代史领域研究范式的影响,主要是“停滞的传统中国”范式和“自身历史发展逻辑”范式。前者包括“冲击——回应”模式和“社会革命”模式,这两种模式基本上都陷入了“西方中心论”之中。出于对“西方中心论”的批评和反思
-
消费经济时代的乌托邦——评贺雪峰新著《乡村的前途》2014-08-09 250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相关经济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让九亿农民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分享中国现代化的利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当农民,尤其是农民中的弱势群体无法分享到经济增长的足够利益时,在精神层面
-
现代性、村庄与私人生活——评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2014-08-07 2902西方汉学传统的中国乡村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与中国本身需要关注的问题不同。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目前正遇千年不遇之大变局,我们承载着沉重的历史任务,面临着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中国主位视角的社会科学来关注中国
-
马山的角色与刘结巴的正义——电影《寻枪》中的悲剧2014-08-07 3711现代化的过程以来,中国乡土社会的确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变化,然而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在国家看来这是个不可避免、理所当然的过程,但对乡民来说却可能是一种痛苦的适应过程,而那些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国家步伐的人还在痛苦的挣扎。马山的角色分裂和刘结巴的寻找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