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鑫、易江波:变易中的传统法文化图景2015-04-15 2794
-
朱永嘉:帝王之气和官僚主义管不好国家大事2015-04-14 2643制度的实施要靠人的行为去保证,人们对制度的信仰还是第一位的。缺了这一个环节,再好的制度设计也难以保证长久。就人类社会生活而言,任何理想化的设计,只能是桃花源中的生活,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已。我不是否定理想,真正可靠的理想只能是相对的,是从实践中发展而来,再美
-
访易江波博士:底层情结 边缘立场2015-04-13 5271易江波(1975.10-2015.4),男,湖北仙桃人。2015年4月13日凌晨,湖北警官学院法律史学者易江波老师猝然离世。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易江波老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师从著名法律史学者范忠信教授。历年求学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先后获
-
赵旭东:“田野八式”与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2015-04-12 3431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田野工作经验,将人类学田野研究方法总结为:?心存异趣、扎实描记、留心古旧、知微知彰、知柔知刚、神游冥想、克己宽容以及文字天下八个方面,笔者称其为“田野八式”,也就是田野工作的八种程式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出“点线结合、特征追
-
甘阳:以稳健的态度来建立健康的保守主义2015-04-11 2625我个人认为,假如今天仅仅以康有为的保守主义来反对和否定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这未免太幼稚,不是政治成熟的表现,而可能陷入一个怪圈,实际上就是继续以革命的态度来反对革命。我比较关心的是,如何在一个后革命的社会重新培养一个健康的保守主义心态和态度,培养一种以保守
-
谢海定:法学研究进路的分化与合作——基于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考察2015-03-27 3850由于社科法学、法教义学的提出以及二者之间分歧的形成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过程中发生的,它们本身也是这一时段中国法学分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将它们放置于中国法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可能是一种相对适当的方式。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先回溯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分立
-
陈柏峰:社科法学及其功用2015-03-26 3457社科法学的基本任务是要为中国法治建设服务,这决定了社科法学必须围绕法治实践展开,为理解中国法治实践展开的宏观背景和社会基础服务,这决定了社科法学的实践性品格。社科法学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法律问题,强调“不做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强调社会科学
-
苏力:中国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2015-03-25 4007十多年前,针对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的发展,我概括并粗略分析了当时中国三种比较显著的法学研究传统:注重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的政法法学,注重法律适用、解决具体法律纠纷的注释法学,以及借鉴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方法、试图发现制度或规则与社会生活诸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
-
李晟:实践视角下的社科法学:以法教义学为对照2015-03-24 4933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虽然存在竞争但是也还有诸多合作的可能性,因为社会的变迁在面对选择时不像扳动火车道岔一样必须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呈现出多元化融合。社科法学也并非反法治和解构法治的,而是强调法治的复杂性,因此同样具有建构的作用。结合法律实践看,社科法学与法教
-
欧树军:“先发展后民主”的反思2015-03-20 3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