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乡村体制改革对纠纷解决的影响2014-08-08 3583在相关论述中,我曾多次提及陈村的行政区划变革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我曾提及,陈村的所在的窑头乡的建制一直维持到1987年,1987年窑头乡被合并到张庙乡,这样陈村距离乡政府的距离就由2公里变成了15公里,这个距离是陈村到市区距离的大约2倍。2001年,整个张庙乡被合并…
-
村落纠纷中的“外人”2014-08-07 3472本文通过对一个村落中关于“外人”的纠纷的全面考察,发现村落社区中存在着事实上的“外人”,他们受到了村落共同体特定的歧视性待遇,而村民对此习以为常,并认为这样是合理的。基于这种生活逻辑,在纠纷中,“外人”常常作为一个符号被人为地建构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村落文化中
-
缠讼、信访与新中国法律传统——法律转型时期的缠讼问题2014-08-07 4354在新中国历史上以至今天,信访制度确实为受冤屈和不公对待的下层民众提供了一个申诉渠道,为国家消解社会矛盾提供了一个制度渠道。但是,同情未必能够同意。信访制度能够在政法不分、相互配合的新中国法律传统中运作并有其合理性,却无法在法律转型的今天有效运作。它与作为
-
古今中国“真相”了解体制暗合的思考2014-08-07 3804古今中国的政治决策、政策推行,司法断案等,都需要了解真实的民情信息,了解信息所采用的常规制度都是依赖官僚系统的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这种体制具有诸多缺陷,容易导致下情不能上达,“真相”难以被了解。于是又发展出了许多制度边缘的补救措施,这些补救措施和常规的…
-
新农村建设必须遏制乡村社会灰色化趋势2014-08-07 3531取消农业税之后,乡村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乡镇不再需要村干部协助收取税费,反过来,村干部报酬由自上而下的财政转移支付来负担。乡村利益共同体瓦解了,这为村民自治的依法施行提供了可能性。乡镇可以通过村民自治将那些有恶迹的村干部选掉或查处,使农民在体制内被组织起
-
新农村建设要重建村庄公共生活2014-08-07 3563在传统社会,国家不能真正将触角伸入到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力解决村庄层面的公共事务,而家庭也不能提供诸如农田灌溉、生活互助和社会安全等方面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品。此时,具有地缘性和血缘性双重特征的村庄,就作为具有伦理共同性和生活互助功能的单位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