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人好事好干部?——沈浩事迹的影视剧观后2014-08-21 3998一个共产党的好干部在基层最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把处于涣散或半涣散状态的基层党组织重新巩固,让党的基层组织重新发挥领导作用;让积极分子能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只发几句牢骚了事,成天概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用党组织的威信来代替“余三爷”们的个人威信。只有如此,
-
基督教传播与中国宗教再认识 ——从鄂南农村经验切入2014-08-21 4801鄂南农村的宗教实践中,有诸多相互冲突的观念。基督教的传播很快,已经伤及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信仰体系,与政府的意识形态严重不符;政府官员和农民却将基督教与文明联系在一起,而将本土宗教和信仰体系贬斥为迷信;他们同时又认为农民的基督教信仰并不虔诚,对中华传统
-
法律社会学研究的经验路线?——王启梁著《迈向深嵌在社会与文化中的法律》序言2014-08-20 3612自苏力1996年出版《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至今已有十多年,这期间法律社会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学者对法治问题的分析越来越细致,分析能力也越来越强,分析方法也越来越丰富。这些研究对法律社会学成为一门“显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法学甚至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转…
-
秋菊的“气”与村长的“面子”——《秋菊打官司》再解读2014-08-20 6256《秋菊打官司》是一个已有诸多阐释的经典文本,仍有进一步解读的空间。影片中,秋菊被一股“气”裹胁着到处上访打官司,要求村长道歉给“说法”;而村长则因“面子”而拒绝道歉。这反映了村庄生活的在地逻辑。村民以“面子”为纽带构成一种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违
-
"迈向实践"的法学——读黄宗智著《过去和现在》2014-08-19 4157在著作《过去和现在》中,黄宗智先生坚持从“实践”出发展开研究,可称为“迈向实践”的法学研究。这种研究找到了沟通部门法学与理论法学的途径和方法,它可以以实践反思表达,从而有助于认识实践本身;可以以实践反思制度,从而使研究有政策意义;可以从解释实践出发建构理
-
治理、法治与现代国家——《被告山杠爷》再解读2014-08-19 5678影片从强英吊死在山杠爷家屋檐下开场,提出悬念,然后逐步追溯往事,展开情节。为了追寻“谁写匿名信告了山杠爷”,影片不断“闪回”过去生活的片段。通过闪回,我们认识了强英、明喜夫妇、王禄、腊正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也深刻认识了山杠爷,了解了堆堆坪。与三十年来中国乡
-
乡间小路与社会科学大道——《中国村治模式实证研究丛书》读后2014-08-19 3904一最近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仅是乡村治理的变化,还有乡村社会基础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民生活价值的变化。巨大的变迁以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民大规模流动为宏观背景,1990年代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离土又离乡”,进入沿海或者大中城市务工经商…
-
《南方周末》访谈苏力:司法公信力,不是光说廉洁了就行(作者:任重远)2014-08-17 4747培养司法的社会公信力,注定会是非常痛苦的过程。这是法院强调廉洁,搞点制度建设都无法真正解决的,用一句很拽的句式来表达,“我爱你,与你无关”,“我不信任你,与你无关”。
-
《光明日报》:综述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争论态势2014-08-16 5053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兴起,是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的新趋势。历史传统、研究进路和知识偏好上的显著差异,使得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间形成了激烈的争论态势。但意气化的争论无益于学术发展,只有建立在彼此了解基础上的良性互鉴,才能在促使自身完善的同时提升中国法学的学术竞
-
中国法律近代化历程之新叙述——评强世功的著作《法制与治理》2014-08-09 3931对中国法律近代化历程的叙述,在很长时间内都受到了近代史领域研究范式的影响,主要是“停滞的传统中国”范式和“自身历史发展逻辑”范式。前者包括“冲击——回应”模式和“社会革命”模式,这两种模式基本上都陷入了“西方中心论”之中。出于对“西方中心论”的批评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