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晓敏、潘毅:发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2014-09-10 3557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问题近年来成为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中国市场经济改革阶段形成的特殊阶级、性别、城乡、族群等社会结构造就了“打工妹”独特的“主体性”(subjectivity) 。消费革命的到来和消费社会的形成对于打工妹的身份认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本
-
任焰、潘毅: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2014-09-10 3084本文将讨论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特殊劳动体制——宿舍劳动体制,这种劳动体制为我们研究跨国劳动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空间视野。随着资本积累以及劳动过程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逐渐深入,对生产的空间政治进行理论化的重要性亦日益显著。本文旨在从跨国劳动过程的角度出发,对当代
-
农村宅基地地权实践及其制度变革反思——基于社会产权视角的分析2014-08-29 3247高度趋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变革话语的理论基础在于对宅基地地权实践理解中的权利产权命题。经验显示,农村宅基地地权镶嵌于村庄社会治理场域中,呈现出多种社会产权样态并表现出独特的权属特性。高度财产权化的宅基地制度变革方向不仅误解了现有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合理性,忽
-
乡土纠纷的解决与正义供给——来自赣南宋村的田野经验2014-08-29 3340乡土纠纷研究的既有进路对纠纷事实的阐释有力所不及之处,视纠纷本体为社会事实的“村庄的纠纷研究”成为可取的探究路径。从常人方法学的认识论出发,村庄社会关系的差序均衡构成了村庄内生秩序的微观机制,村庄客居主体社会关系失衡后,村庄边缘人对其进行具有反制意涵的公
-
代表性断裂与"后政党政治"2014-08-28 3394本文从三个不同方面论述当代中国的代表性危机。第一,代表性断裂是当代世界的普遍政治危机,其核心是政党政治的危机;第二,代表性危机是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危机的政治后果,其核心是阶级政治的衰落;第三,现代中国革命中的理论辩论和群众路线既是中国代表性政治的历史前提,
-
从当代变迁中重新思考改革--关于政党国家化与市场决定作用的一点思考2014-08-28 3299说明:本文是一份发言记录稿,最近以《中国政治新趋势》为题刊登于《南风窗》2014年第2期发表。由于篇幅所限,编辑对文章进行了删节和处理。这里发表的是原文全文。从三中全会决定看国党化趋势从形式上看,《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划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具体和…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2014-08-28 3586斯大林致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电报(部分)人文与社会提交2013/12/02 阅读:1225来源:《文化纵横》2013年第六期(总32);作者本文在发表前夕又做一些订正,但由于文稿已经发排,未及在发表稿上纠正。此稿是最后版本。[1]在朝鲜停战六十周年的今天,即所谓全球化和后…
-
"后政党政治"与代表性危机2014-08-28 3503当代政治的"代表性的断裂"蕴含着不同以往的、多重的政治危机。任何一种政治体制只有在它能够创造出普遍性时,即它可以代表普遍利益的时候,才具有代表性。因此,重建代表性的过程也是创造普遍性的过程。
-
汪晖:"我有自己的名字"--吕途著《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序言2014-08-28 3529"新工人"与"新穷人"同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资本、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中的产物,共同构成了"穷人"概念的两面:前者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后者则是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伴生物。新工人群体在政治领域的沉默状态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
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2014-08-28 3602由于"新穷人"常常拥有较高的文化、教育和技术水平,他们对于世界的想象与消费社会的运动密切相关。新产业工人的身份地位能否产生类似于19-20世纪工人阶级的政治自觉,至今仍然是一个争论中的问题,但广本汽车公司的罢工、富士康工人的自杀,还有许许多多新工人阶级的斗争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