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2014-10-21 2988如果说自由主义治理术的合理性是“为市场而治理”,那么,社会主义治理术的合理性是不是“因为市场而治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然涉及中国与世界的大转型背后政治理论的激荡与扬弃,必然需要从“两个三十年”走向“三个三十年”,无论是向后看、回到革命的源头,还是向前看
-
宪政的根基——抗战前后梁漱溟的宪政思想与实践2014-10-15 3885今天坊间和学术界的梁漱溟热,鲜有讨论他的宪政思想及其与乡村建设的关系。其实抗战前后,梁漱溟对宪政和政党问题有大量论述,值得今天重新回顾。 梁漱溟的口号是乡村建设就是我的宪政运动,因为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本。他认为晚清以来,中国的宪政运动一直无法成功…
-
乡村危机与新乡土主义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城乡关系2014-10-15 3948
-
“东方封建专制主义”与中、俄(苏)二十世纪的革命与道路之辩2014-10-15 4144《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栏目从去年十一月开始,一直到今年一月底,连续六期连载秦晖先生批评杨震先生与我的文章,其中对我的批判尤甚。这里,我愿意响应秦文中的号召:从事实和逻辑出发,对其批评做必要的回应和辩驳。并不仅仅是因为秦先生批评我个人的调子很高,态度…
-
政府补贴、市场社会主义与中国电视的“公共性” ——重庆卫视改革刍议2014-10-15 3597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宣布取消每年3亿元的商业广告收入,通过从政府获得每年1.5亿元的补贴,使自己转变为“公益电视台”。在作为政治和经济的“重庆模式”被高度关注与论辩的今天,这一举动很难不看成是重庆模式在传媒体制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体现。因此,重庆卫视改革引…
-
“价值无涉”与学术公共领域:重读韦伯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笔记2014-10-15 3485“价值无涉”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概念,但是对此学术界却存在严重误读。本文从韦伯构建学术公共领域的角度,认为韦伯“价值无涉”的“客观性”原则具有双重含义,既是为了破除普世性的理论神话,也论证了价值判断需要“科学”的论证,而经验事实需要在与文化价值的关
-
农民价值的类型及相互关系2014-10-12 2853当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伦理性危机,其原因是构成中国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出现了危机。中国农民本体性价值的核心是传宗接代,现代性因素的进入,致使传宗接代的本体性价值开始理性化,从而导致传统的构成农民安身立命基础的价值发生动摇。本文试图通过将农民价
-
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2014-10-11 3108内容提要:在传统的发展社会学中,学术传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化理论,一个是以拉丁美洲、非洲和东亚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理论。这两个学术传统构成了发展社会学的主要论题,同时也限制了发展社会学的视野。本文认为,中国、苏联、东欧…
-
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均衡2014-10-09 3084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是当前农村研究的热点话题,形成了各种差异巨大的观点。本文认为,自农村改革以来,存在四种农田灌溉均衡:一是税费改革前,乡村组织以收取共同生产费的形式来组织农田灌溉的均衡;二是由村庄强人出面组织农户进行灌溉的均衡;三是既无乡村组织借重国
-
性的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的性别奥秘 ——从2014年“东莞扫黄”引发的论争说起2014-10-09 4177围绕“东莞扫黄”,体制与民间自由派一度形成话语之争,两者实质上都是借“性”言政,上演了一场性的政治学,却掩盖了性的经济学。性经济是一种事实存在。资本主义生产体制制造了性经济的供需结构,市场伦理赦免了性交易的道德压力,身心分离原则使性交易成为出卖性劳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