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启梁:国家治理中的多元规范:资源与挑战2017-03-22 8191多元规范的格局是国家治理需要面对的社会事实。多元规范作为国家治理的资源,首先基于法律是国家构建超时空秩序的基础性制度资源,是国家用以结构化社会的基本力量。其次,社会性的规范是复杂社会中微观秩序来源的关键性因素,对日常秩序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而多元规范对
-
苏力:司法改革的知识需求——波斯纳《各行其是》中文版译序2017-02-23 4874《各行其是——法学界与法院》一书是波斯纳审视美国司法制度的第三本著作。书中认为,司法界与法学界的“各行其是”是导致美国当今司法实践困境的重要成因。尽管此书中的种种建议甚至未必能解决美国的问题,因此更不可能有效回应中国的问题,但此书提出的问题,以及波斯纳切
-
刘忠:司法地方保护主义话语批评2017-02-15 5132地方保护主义话语体系在当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司法地方保护主要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1992年启动的经济、社会、政治的结构性变革,使得地方党政官员进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激励逐渐弱化,障碍性条件增多。作为精于计算的理性人,诉讼当事人诉诸于上级法院对
-
陈柏峰、刘磊:基层执法的“双轨制”模式——以计划生育执法为例2017-01-11 5835基层执法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计划生育执法能体现基层执法的一般模式与实践机制。计划生育执法在之前的连带责任模式衰落后,逐渐走向了“双轨制”模式:强调依法行政的法治轨道与强调执行实效的治理轨道并行。在法治轨道上,执法队伍建设正规化,执法权行使规范化,执法过
-
刘正强: 信访:中国式法治话语的悖谬2016-11-24 2778
-
刘杨:基层执法专业化的实践困境及其解释——兼论基层执法的多元属性2016-10-27 7380以鄂西S镇食药执法工作为例,对基层执法专业化的实践困境进行机制解释,并探讨当前基层执法的多元属性。在基层,执法者为了应对执法专业化的实践困境,常采取新设执法目标、变通执法手段、折扣执法标准等执法策略。上述执法策略暴露出执法专业化存在的准入门槛过高、监管要求
-
陈柏峰: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2016-10-23 3813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改革,需要对其承担的实际功能有全面认知和有效替代,目前几种典型认识都未能如此。信访制度始终存在政治动员与社会治理两种取向,目前社会治理取向凸显,它体现为三大功能:纠纷解决机制替代功能、法律和政策协商功能、社会剩余事务兜底功能。在纠纷解决方
-
陈柏峰、刘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执法的实践及解释——以滇中S镇为例2016-09-14 3671以国家能力为分析视角,以滇中S镇的经验为例,考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执法的相关实践,并对其机制和困境进行解释。在当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执法的良好贯彻过程中,兼具行政性和半行政性的基层政策执行组织体系的建立与运转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体现了国家
-
刘磊:基层社会政策执行偏离的机制及其解释——以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为例2016-09-02 4396以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为例探讨基层的社会政策执行偏离问题。基层的社会政策执行往往难以实现“完美执行”,执行偏离的机制与基层问题的复杂性紧密相连。农村低保执行偏离是在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出现的政策执行样态。这些因素包括:政策资源增加带来的资源配置问题、多种贫困
-
于龙刚:基层执法中的专项行动:原因、实践及后果——以公安专项行动为例2016-09-01 5230在基层社会,一线执法的低可见性、执法事务的复杂性、执法行为的伸缩性凸显了常规性机制的治理困境。专项行动通过建构目标管理责任制、执法锦标赛机制,来激励一线执法、整合执法资源,弥补常规性机制的不足。专项行动例行化,拓展了执法职能,重构条块关系,实现科层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