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保政策实践偏差形成变量的两种类型2014-08-29 2765政策执行理论视野下的公共政策实践偏差理解长期局限于政策执行偏差范畴,基于低保政策实践经验的分析,本文将国家政策实践偏差的形成变量划分为基础性偏差与执行性偏差两种类型。政策基础性偏差可分解为村庄权力结构、乡土公平观、不得罪人的乡土行动逻辑及农村家庭、社会问
-
【经略简评】新疆:夯实稳定与发展的群众基础2014-08-26 2900
-
土地流转与农民的阶层分化2014-08-21 2686与激进的土地改革建议相比,现行土地制度是一个稳健的制度安排。物权化的土地承包权制度所导致的阶层分化,以及不同阶层对土地的相关需求,目前还不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而将来是否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这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如果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既有的小
-
土地资本化的陷阱——枣庄试验批判2014-08-21 2614大公司和资本在市场经济中有其固有的 优势,农民不能与之相比,倘若其能参与农业深加工或生产之后的销售等环节,这样大多数农民赚取高效农业生产环节的利润,而资本获取农业生产之后环节的利 润,两者互相扶持,这岂不是两全其美。而政府所需要做的是,既为资本提供合适的市
-
?社会和谐视野下的农地制度2014-08-21 2710目前,一些学者对农地制度与农村社会和谐的关系存在误解,错误地主张以土地私有化来化解土地纠纷。征地纠纷及其上访针对的主要是城郊农村的土地,牵涉的主要是土地的级差收益,不能作为中国农地制度的经验基础。在户均不足十亩、分为十多块的中国农地上,农业生产需要农民合
-
农地的社会功能及其法律制度选择2014-08-19 2529土地私有化和变相私有化论在当前中国社会有着很大影响,这可能将农地法律制度引入歧途。作为其基础的农地权利致富论,在耕地问题上忽视了规模经营的结构,在农村非农用地问题上忽视了土地级差收益的性质。中国的农地法律制度应当充分考虑农地的社会功能。从农民生活结构等微
-
土地流转与农民的阶层分化2014-08-19 2653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土地占有状况是阶级和阶层分化的重要依据。1930年代,陈翰笙等人就是从土地入手,科学地证明农村阶级关系以封建因素为主导,农村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革命时期,毛泽东也将土地占有状况作为阶级和阶层分化的重要依据,为全面认识当时中
-
评周其仁《还权赋能—成都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的调查研究》2014-08-19 3894土地制度的有效运行既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更离不开国家对土地制度的有效干预。放开土地交易市场,极有可能造就土地利益的三元格局,并将这种格局固化,公共利益将成为空谈。《还权赋能》所呈现的成都模式,是一个经典的经验材料,很好地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中,政府必须
-
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影响2014-08-09 2699取消农业税既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提供了可能性空间,也提出了一些挑战。之前因收取税费而形成的乡村利益共同体正在被打破,村民自治获得了制度性空间;但伴随着税费取消而来,为了应对财政压力而进行的乡村体制改革,对逆转农村社会灰色化和治安恶化趋势无所助益;而税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