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文章> 回乡记
回乡记 | 杨晨:后疫情时代下年轻人的“考编热”现象
2023-02-28 23:11 2885 阅读 由 编辑

作者:杨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前言

 

过年回乡,亲戚朋友之间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结婚和工作,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工作是比结婚更重要的事情,与多位亲友交谈之后,意外发现身边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以及教师编制考试的人不在少数。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河南不仅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更是考试大省。河南的高考人数在全国省份中长期占据榜首,考研人数总是位居前列,省内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或许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近年来出现“考编热”现象,在其他行业面临萧条等各种情况时,公务员和老师的工资照发,他们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工作“真香”,更是调侃道: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集在考编上,他们不断备考,不断落榜,却锲而不舍,誓要考到一个编制才肯罢休。

 

一、身边人的考编经历

 

  第一个例子,甲某,女,25岁,去年考上我们县的特岗教师。这种岗位暂时没有编制,但是在工作到指定年限后会转成教师编制,相比于普通招教考试,这种考试难度小,成功几率高,很多人会选择这种模式来达到获得编制的目的,其缺点是大部分人会被分配到较为偏远和落后的地区,即使转正后也需要继续留在当地学校,如果想要去更理想的单位任职,需要再次通过招收单位的考试。前段时间得知,她正在利用寒假时间学习,为即将到来的招教做准备。这不是她考上特岗后的第一次尝试,中间也尝试了其他地区的招教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在与我的交谈中她表示,自己还是想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趁着自己还年轻,想考到更好的地方,并且很是苦恼父母对自己的干涉。父母思想比较封建保守,总想把自己留在身边,甚至希望自己就近找一个人将就结婚。她十分抵触这种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向更好的位置,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和干涉,她认为孝顺父母与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不冲突的。

  第二个例子是我的高中同学,乙某,男,26岁,今年考上了郑州市某县的事业单位。据他所说,他备考一年多,先后经历了国考,省考以及安阳市很多事业单位的招聘,其中有几次进入面试且成绩名列前茅,但都因为笔试成绩靠后无缘录取。我问他面试成绩高的诀窍在于什么,他表示他在确定进面后就报名了几个面试技巧培训班,除了认真总结技巧外,最重要是多训练,班上的人都会互相模拟训练,也顾不上害羞和尴尬,毕竟提升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训练过程确实十分痛苦,曾看见同班女生在楼梯走道失声痛哭,能理解那种无助和难受,经过多次培训后,已经不再害怕此类面试,基本都可以轻松应对。虽然已经考上郑州的事业单位,但他表示自己仍会继续努力考上想要的岗位,这只是自己的一个跳板。

  第三个例子,丙某,男,26岁,在上海工作两年,家里人为了相亲让他辞职留在家中,同时备考招教考试,他首先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才能报名招教考试,过年前几天刚参加完教资面试。我问他为什么现在一心想要当老师。他表示毕业后才发现就业压力大,在学校只顾着玩乐,一张像样的证书也没有考,现在需要用到时才后悔莫及。当老师是家里人给的建议,身边人也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他也就采取了建议。他表示,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如果没有一份正当稳定的职业,在相亲阶段毫无优势,容易在相亲市场被淘汰掉,更别说结婚。

相关例子不在少数,有的是考公考编成功上岸的,有的还在考编路上苦苦挣扎,更有甚者一下子报考十几个岗位,声称是“以考代练”,“广撒网”,这样可以增大自己上岸的机会,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他们这些做法也是无奈之举,不仅旁观者看着累,当局者更是倍感压力。尤其在疫情放开的春节前,原本宣布延期的考试纷纷解禁,在阳性患者急剧增加的严峻时期,他们依然要踏上考编征途,无论怎样,这都反映出疫情时代下年轻人对考编的执着与渴望。

 

二、“考编热”现象的成因

 

  首先是年轻人职业观念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也影响着新一代青年的择业就业观念,从一开始的国家分配工作,到现在国家提倡自主择业就业,国家注重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文凭贬值的结果。以前的中专水平就可以获得一份不错的教师职业,而现在名牌大学的高校毕业生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可能。很大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想要从事好的职业,但又因为能力不足无法实现,面对普通的工作又碍于面子不想从事,简而言之就是认为工作配不上自己的学历。同时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对自己人生没有规划的他们,看到身边人在考公考编,自己也盲目跟从,并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走这条路。近年来年轻人的择业观也呈现出趋同化现象,比起大城市大公司的高薪待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家乡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编制,因为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高薪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企业加班更是成为家常便饭,“996”“007”已经成为当代打工人的常态。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工作后的福利待遇和发展前景,择业就业观念的功利色彩更加突出,尤其受到这几年疫情的影响,人们更加看到公务员和教师岗位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的优势,这是近年来出现“考编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受父母传统观念的影响。年轻人考编热潮的形成,离不开父母在背后的“推波助澜”。当前的考编主力军年龄段大都集中在“90后”、“00后”之间,他们的父母基本是“60后”到“80后”之间,这个年龄段的父母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他们见证了时代发展的改革红利,如编制岗位,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父母眼中的编制岗位等于铁饭碗,考上之后就可以光宗耀祖,吃喝不愁,甚至能够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父母希望子女毕业后考取编制,尤以农村地区为典型,农村父母学历普遍较低,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他们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渴望子女通过学习改变出身。比起挣大钱,编制岗位更得父母欢心,这最大的原因在于“体面”二字,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始终对做官的人青眼有加,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为尊,为贵,一切为了当官,把是否为官、官的大小作为基本价值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身份、地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官僚制度,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从政当官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虽然并不是所有编制都可为官,但是在现代人们心中,其他编制岗位具有和“官”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年轻人是受父母和身边亲友的影响选择考编,甚至是劝说和逼迫,老一辈的说辞总是以“为孩子好”为中心,“考上公务员就可以当大官”,“考上教师就会有好的福利待遇,一辈子都不用发愁了”,“你不考上编制,相亲的时候人家都看不上”。诸如此类的话,萦绕在当代年轻人的耳边。尽管在职业选择更加多元化的今天,依然有很多年轻人选择考公和考编,家庭和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始终无法消弭。

  最后是疫情时代就业困难的影响。2019年疫情暴发以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裁员,破产的情况不在少数,这让原本就不乐观的就业环境雪上加霜。高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人口也急剧增大,社会和国家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无法满足就业人口的需要,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环境,很多年轻人只能把目标转移到考研考公上面来,高校毕业生的应届身份,学历文凭和自身的能力优势,也使他们成为编制岗位的热门人选。出现“考编热”现象的最直接原因在于编制本身的优势地位,以公务员为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朝九晚五”的理想上班时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性化的工作时间有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尤其在职业病日益普遍的今天,这种工作时间更是难得。同时,编制人员享有优厚的职位待遇,“铁饭碗”优势有目共睹,我国也在对公务员的薪酬体系做出不断地调整,其薪酬体系主要由基本薪酬,奖金,津贴和福利组成,虽然公务员一开始的工资较低,但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另外在户口问题上公务员也享有一定的优待,在现行户籍制度影响下,户口与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买车买房,子女教育,社保医疗等问题都离不开户口。考上公务员能够解决户口问题,这对人才的吸引无疑是巨大的,身为河南人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高考和考研人数总是居全国前列,学子可选择的学校和岗位却时常受到限制,因此在高考时或者高考前几年,家长会为了孩子以各种方式绞尽脑汁将户口迁出本地。经济发达、政策支持的地区的户口是稀有的,因此户口问题的解决也是年轻人的动力之一。编制人员往往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种工作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手中掌握着权力,依据韦伯的观点来看,权力、财富、声望这三个因素是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而且这三个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公务人员在老百姓的眼中自带滤镜,他们不仅能够获得优质的社会资源,也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尊敬和良好的待遇,这些都是这个位置所具有的“隐形优势”。编制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待遇好地位高,尤其在疫情时代,年轻人不再追求四处漂泊的奋斗生活,安心“求稳”,“考编”成为他们近年来最合适的就业选择。

 

三、小结

 

  考编热潮无可厚非,后疫情时代下更多年轻人选择考编的成因总是有迹可循,他们职业价值观念的转变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就业人数多,竞争压力大,再加上从众心理日益凸显,当代年轻人的择业观呈现趋同化现象,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对青年职业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完善多元化就业机制,给年轻人才更多的就业选择,防止因为价值错位造成严重后果。此外青年择业依旧受到家庭层面的影响,归根到底是“家庭本位”与“个人主义”的碰撞,就像此前我所提到的那位朋友,面对父母命令与人生追求的两难选择,她一旦违逆父母心愿便被身边人扣上“不孝”的罪名,她亲口讲到亲戚对自己发火,称其不懂事,不体谅父母。我虽无法感同身受,却能够理解她的无奈与痛苦。此外如果没有编制,男性青年在婚姻市场上从一开始就败下阵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些问题的存在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塑造,他们的现存处境何尝不是我们年轻一代所面临的社会缩影,家庭本位和官本位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考编热”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反映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足够发达,人们为何对“铁饭碗”痴迷至今,如果体制内外医疗,住房,户籍等问题差距较小,人们为何被公务员福利待遇所吸引。建立良好的就业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不同行业间福利待遇差距等问题亟待解决,考编热潮现象不在于抨击而在于引导,国家和社会应该起到带头教育作用,打散年轻人的惰性思维,让他们明白即使考上编制也不意味着提前进入“养老模式”,恰恰因为编制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工作不只有编制岗位,在后疫情时代下,让年轻人理性就业,转变青年就业思维,使其理智选择自己所适合的职业,才能实现就业环境的良性发展。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