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文章> 回乡记
回乡记 | 乔慧慧:“打听打听”:农村男女能否订婚的关键环节
2023-02-16 19:19 2496 阅读 由 编辑

作者:乔慧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打听打听”指男女缔结婚姻之前,双方家庭为了了解彼此底细、通过询问第三方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打听打听”的前提条件包括:第一,男女双方属于近距离议亲,比如隔壁村、乡镇、县城。如果男女双方原生家庭相隔较远,除非有亲属关系牵扯,否则很难通过第三人乃至第四人、第五人了解到基本信息。第二,男女双方或一方对订婚均有一定的意向。将对方作为可考虑对象,才会有下一步的探知欲望。在信息不畅通、社交网络不发达的过去,“打听打听”是男女双方及其所在家庭相互了解的主要途径,甚至对男女能否订婚、顺理成章结婚发挥决定性作用。


一、关注“打听打听”的缘由

 大年初五那天下午,我妈从外面回来后给我姨打了一个电话,叮嘱她:“杨松家要向你打听打听你对门邻居,杨松的儿子要和他家的女儿议亲了,到时候你不要瞎说话。”

我姨便说:“哎呀,那可不能成,那家人人品很差、不讲道理。跟附近邻居都不对付”。

我妈:“即便人家那样,你也不能说人家不好,不然回头被人家知道会把不成亲的原因怪到你头上。你可以说彼此不怎么了解、或者觉得还行等场面话,千万不要多说。”

随后,我姨又继续吐槽了她对门邻居做的一些无理事情。我妈便继续压制她的不满,告诉她“别人成不成亲跟我们没关系,人家见面了也不一定能成,但是你说不好就一定不成,不要多管闲事。”

晚上,杨松老婆果然来到了我家,借用我妈的手机和我姨开了视频电话。虽然我姨极其克制自己对那家人的吐槽,但也没有说什么恭维或夸奖的话。

杨松老婆听完后说:“只要不是在全村里落下不好的名声就好,这样我们也就放心了。大体上过得去就行。”之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我不免疑惑,为什么在男女双方有多重渠道可以增进相互理解、有多种密切接触机会的当下,“打听打听”而来的信息依旧如此重要?如果凭实质性接触还不能识别对方,那么“打听打听”得来的信息可信度又有多高?为什么人们不害怕“打听打听”过程中有意无意制造的信息偏差?

在随后与我妈的闲聊中,当我问及为什么不让我姨说实话时,我妈描述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与订亲双方的关系距离远,没有立场去点评、也没有动力去阻碍他们两个家庭的结合,因此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比较合适;二是他们能否订婚还要看后续交往,若在这个时候说一方家庭不好,几乎就断绝了年轻男女在一起的可能性,这样不道德;三是评价“好”与“坏”,难免涉及到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甚至包括个人的偏见,参考力度较小。最重要的是,向我姨“打听打听”的是男方家长,女方未来在男方家庭生活、与原生家庭剥离开,女方原生家庭好坏与否对他们婚姻生活的影响并不明显。

二、“打听打听”的过去与现在

 20世纪90年代,村里有专职媒人,他们借助各种“线人”掌握本村、附近村、较远村适婚男女的信息,进行条件比对、筛选、匹配之后,一对一的介绍。媒人或许会直接找青年男女的父母“提一提”亲事,或许会通过其他亲戚朋友间接联系。在当时的介绍婚中,女方及其家庭看重以下条件:男性家里有几个壮年劳动力、排行第几、土地数量的多少、为人是否老实可靠。而男方及家庭则看重女性的身高、长相。媒人也会从这些方面入手,突出一个人的比较优势。

男女双方及其家庭对彼此基本满意便意味着可以进入议婚的下一环节。仅凭媒人,不足以为双方家庭提供强有力的信任背书。双方家庭还会托关系自己去打听。打听的内容基本包括:父母为人、家庭基本情况、青年男女的样貌与脾气秉性。如果两家距离较远,可能还会经过很多人之口旁敲侧击地打听。举例来讲,W村年轻女性与距离13公里的Y村男性议婚,她父母通过一个远方表嫂(嫁入L村,距离Y村2.8公里)打听,远方表嫂又通过在Q村(距离Y村1公里)后街居住的旧相识再度打听后,才知道Y村该名男性的基本情况(家里有几口人、人品怎么样、在外名声如何)。

即便如此弯弯绕绕,他们也不会嫌麻烦。对两个家庭而言,“打听”清楚后再做决策,等于为子女的婚姻保驾护航,毕竟“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无论是嫁女还是娶妻,试错的成本都很高。

“打听打听”到今天依旧盛行,过去“打听”注重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在村庄内的地位,如今依旧如此。哪怕是自由恋爱,想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都要历经“打听”这一关。很多爱情都夭折在“打听”这一环节。但“打听打听”的内容经历了时间的流变,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从过去家族成员行为的无限连带到如今家庭成员行为的有限连带。过去的人们,挑剔得格外细致,比如甲(女)与乙(男)订婚,甲父母打听出乙的姑姑作风不好,即使她已经外嫁、乙的父母人品与家庭条件再好,甲父母都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甲父母有如下考虑:一方面,甲嫁到这样一户人家,难免被周围人指指点点,周围人会以为甲自己也有什么缺陷才选择了有瑕疵的人家;另一方面,上梁不正下梁歪,乙也存在作风不好的隐患。所以乙最终的结婚对象很大可能是一个各方面条件不如他的人,家庭成员行为的无限连带遮蔽了他在婚姻市场上的其他优势。这种无限连带责任的实质是血缘关系的品格连带,家族成员是一体的,某个家族成员的行为等同于其他任何成员的行为。像“爷爷爱喝酒”“叔叔不正儿八经干活”“家庭关系不和”在男女订婚时都有一票否决的威力。如今,无限连带责任已然限缩,大家不会将亲戚的行为牵扯到个人头上,但主要家庭成员(尤其是直系亲属)的行为依旧会溯及至青年男女个人。比如父母为人霸道、不讲道理,便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子女潜在的结婚对象。但姑姑的生活作风、爷爷奶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就不再被纳入考察范围。

第二,过去注重家庭经济资源的积累能力,如今注重家庭经济资源的消耗程度。20年前结婚的珊阿姨如今已经离婚了。她前夫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她舅公是她的媒人。当时打听出来她前夫的排行,她的家人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对象,毕竟“上面有三个哥哥”这证明家里能干活的劳动力多,她前夫作为男孩中年龄最小的那个肯定受不了苦,父母也会格外眷顾,嫁给他肯定没什么负担。这是大多数人的普遍认识。而且她前夫长相、身高都很好,他们都预测这是一段美满的婚姻。但现在的大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方家庭一旦听说男方家庭有两个及以上的儿子,都会连连摇头。男多女少的结构性因素导致男性在婚姻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结婚彩礼的不断飙高、适婚男性找不到对象的种种现实,都会倒逼一个家庭投入巨大的成本去帮儿子结婚。根据河南的行情,一个儿子结婚至少花费几十万,遑论多个儿子。女性嫁入多子家庭会非常慎重,既会在意家庭经济资源的均等分配,是否剥夺自己能够得到的财产份额;也会考虑小家要扶持“大家”从而给自己小家造成经济负担的可能性。

第三,对个人特质的要求越来越稀薄,“老实”不再是择偶时所青睐的品质。过去,在“打听打听”的过程中基本就掌握了个人的脾气秉性、为人处事,男女双方都是在订婚后、结婚后增进了解。如今,年轻人大多外出,主要生活场域面向城市,“打听”不到太多关于个人的事迹。且随着年轻人自主性增强,他们会选择在介绍认识后相处一段时间去辨认彼此,这也就导致“打听”环节中对个人性格特质的要求越来越低。但毫无例外的是,过去被称道的“老实”,已然不是年轻人所追捧的品质。相反,男生老实会被认为是窝囊、没本事;女生老实则会被认为是沉闷、无趣。这从青年男女后续交往中对彼此的评价便可见一斑。星星经介绍认识了一名医生和一名退伍军人。她妈妈打听后,觉得两家人都不错。星星跟他们分别微信聊天了一段时间后,心里的天平向退伍军人倾斜。她说那个医生过于老实,显得不够直接、小家子气。

由此可见,在农村男女订婚的过程中,“打听打听”一直是关键环节,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出新的内涵。村里的年长者(中年人、老年人)引以为傲的便是自己家“受打听”,“受打听”作为一种象征资本,表现出不特定村民对一个家庭的肯认,也明示了一个家庭通过良好经营获得的口碑。

 

三、“打听”与“受打听”的两家并不必然结合

订婚或进一步交往之前,村里人都要“打听打听”,经不住打听的人家会直接被对方回绝。因此,大部分家庭为了子女顺利成亲、找到好归宿,都能身体力行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在村里落下不好的名声从而影响子女婚事。但“打听”与“受打听”的两户人家并不必然结合,还有很多因素左右着青年男女的婚姻选择,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首先,青年男女自己的意愿会打破议婚环节中“打听”与“受打听”的对应关系。青年男女有自己的择偶偏好,互相投入感情的人可以忽视其他现实因素。小如(22岁)与文波(20岁)的结合即是如此。小如在当地婚姻市场上炙手可热,最夸张的时候几个人排队等着跟她相亲。和她相亲的对象,不乏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个人形象气质俱佳的人,她父母打听过这些人家后都觉得比自己家条件好、随便她和任一对象结婚。小如对文波一见钟情,文波浓眉大眼、长相帅气,按照村里人的形容就是“很有排面”。但文波唯一的缺点是他爸爸名声不好,花钱大手大脚,还喜欢赌钱,赚的多花的多导致现在家中别无长物。且文波还有一个年龄相差15岁的弟弟。小如的父母非常反对他们在一起,认为女儿嫁到这样的人家迟早会吃苦头。小如全然不顾父母打听出来的内容,说自己只图文波的为人,不图别的。为了和父母抗衡,小如甚至以绝食的方式相要挟。无奈之下,小如的父母同意了他们订婚。在两厢情愿面前,即便打听出来再惊悚的消息,也不足以阻碍青年男女的结合。相反,这些阻碍可能还会加深他们的感情,成为他们破釜沉舟的戏剧情节。

其次,“打听打听”过程中信息失真造成选择偏差。“打听打听”通常会经过一道、两道、三道甚至更多关系,其中还可能掺杂利益相关人故意抹黑或讨好的言论,因此“打听打听”不一定能够得到真实且客观的信息。信息失真包括几种情况:故意隐瞒不利于订婚的信息;基于给别人添堵心理的故意抹黑;提供模糊信息让双方家庭陷入对对方无尽的想象。故意隐瞒的不利信息可能包括家庭缺陷、青年男女个人的脾气秉性、既往婚史等。譬如,打听到亲属那里时,亲属为了让自己的亲戚成了这门亲事,都会选择性遮掩那些不利于订婚的信息。还有一批人,因过往的利益纠葛或因心理不平衡而故意放大别人家的缺陷,抹黑别人的形象,阻碍别人与不错的对象订婚。抑或是不评论好与坏,单纯地通过各种语气词、意味深长的表情暗示向其打听的人,足以引起一定的误解。不同的中间人出于不同的动机,会对客观存在的事实进行加工,从而影响订婚一方的抉择。

再次,“打听打听”后形成的刻板印象也可能导致婚姻选择中的失策。在一定时期,基于当时的生活情境,人们会对某种现象形成较为一致的认识。比如,20年前男方家里人口多就是显著的议亲优势。大家普遍认为,家里有三个兄弟的一定不会受别人欺负。儿子多直接宣示了这家人在村庄内的社会地位。但现在,儿子多的家庭反而不好议亲。儿子多意味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整体上影响家庭向上流动与发展的机会与可能。这种观念是一种择偶指引,有时也是一种刻板印象。但刻板印象的纠正,往往要经过婚后生活的验证与对比。上文中提到的珊阿姨结婚后才发现,上面有三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的老公,游手好闲、什么都不干。本以为结婚后受不了委屈,实际上珊阿姨根本没有享过福。刚结婚后,老公还没有表现得有多懒惰。但时间久了,在其他三个哥哥吃苦耐劳、经营好生活的对比之下,他的恶习一览无余。后来,他又沾染上了赌博,一有钱就送进赌场。无奈之下,与他育有一儿一女的珊阿姨选择离婚。相反,当时相过亲的另一家人丁少、家底单薄,但正因如此人家踏实能干,凭借自己的努力买车买房。这种明显的对比难免会让珊阿姨觉得唏嘘感叹。

受“打听打听”出来的内容所误导的择偶,直接影响到个人家庭生活的质量。对此,青年男女也有自己的调适方式。一种是离婚,当年轻人面临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而无法忍受时便会采用离婚或准离婚(有意识的分居或与别人谈婚论嫁)的方式改变现状;另一种是接受并将之称为“命运”。听信“打听打听”内容,为了追求某一种特质却被这种特质所累的人,会将这种阴差阳错归因为命运。晓红及其家人听信别人所说的葛家一家都是老实人后嫁给他儿子。婚后却发现,他们的“老实”是一种“疙瘩”“木讷”“死板、不会变通”“走远路不走近路”。晓红受了委屈,村里人也会因葛家在外的老实人名声将错误归咎于她。经历了长久婚姻生活的打磨,她选择了离婚,并认为前半生的婚姻“就是命”,是“上辈子欠别人家的”。而她之所以没有反抗的机会以及反抗也没有扬眉吐气的效果,则是因为“人没有办法犟过命”,所以要“认命”。但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及时止损便是人在命运面前的能动性。

综上可见,“打听打听”关系着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即便“打听”可能会出现差错,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将打听到的内容作为能否订婚的参照基准。这表明,在愈发私人领域化的婚姻中,其实绵密地渗透着两个家庭的意志。也许家庭、家族对青年男女婚姻的干涉力度越来越小,但他们不管是作为一个主体还是一个人物背景板,都在发挥着一定的保证作用。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