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婚:是什么夺走了年轻一代的婚姻?
赵仕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对于当代一些青年人晚婚、迟婚、不婚、对婚姻不感兴趣、甚至恐惧婚姻的现象,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 :懒婚。懒婚是网络流行词,指总表现出想要找个对象,却从不主动,没喜欢的人,也懒得接受别人追求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结为青年人“自私自利、缺乏责任心”,“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污名化为“无颜值、无地位、心理不健全”,应深入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这次寒假回家,跟同学、朋友、亲戚交谈时,发现“婚恋”是大家聊天时绕不开的话题,这让我对这一社会现象产生了兴趣,趁着寒假走亲访友的机会,共访谈了大约30名交流对象,在交谈的对象中,结婚的只占少数,大多数有过几段感情经历,还有一些目前为止仍没有交往过对象。
根据访谈,我将当代青年人的“懒婚”现状分为以下几类,并举出相应案例:
理想婚姻的追求者会认为“理想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前提的,而真正的爱情是需要经过时间检验的”。他们坚信恩格斯的名言 :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这些青年人相信爱情,认为爱情需要“门当户对”、“三观一致”,彼此感到舒适,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建立在外貌、颜值等基础上的爱情是不能长久的。
爱情中的人际吸引受两大定律影响 :一致律和差异律。在恋爱的过程中,有时男女双方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但一方是另一方仰慕的对象,或者双方可以满足彼此的需要,会产生短暂的相互吸引,但这种差异必须适度,一旦过度就会变成一种“致命的吸引力”,很多男女恋人分手或双方婚姻解体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双方的差异过大。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必须建立在双方对事物的一致态度(特别是“三观”一致)的基础上,“三观”越一致,越容易产生心理共鸣及相互的吸引力。建立在差异基础上的爱情往往很难长久,难以经受时间的检验。在这个意义上,婚恋过程中强调“门当户对”“三观一致”是正确的。然而,在茫茫人海寻找志同道合的伴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人选择“懒婚”,并不是因为他们想逃避,而是在等待自己“灵魂”伴侣的出现。他们认为婚姻太重要,没有笃定的把握,没有足够的感情和信任之前就走进婚姻是不负责任的。
在我访谈的对象中,理想婚姻的追求者占比不少,小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个人情况:男性,27岁,硕士学历,公务员,目前单身,有过两段感情经历,颜值身材较为大众化,去年研究生毕业,进入工作大概半年的时间,家里还没有催婚,自己也不着急找对象,由于工作性质,身边女性不多,接触女性的机会也较少,目前没有相亲过,但已经开始有亲戚为他介绍相亲对象,他个人预计的结婚年龄是在32岁左右。
关于另一半:对另一半的要求以两个人谈得来为原则,想找一个三观与自己相似或者互补的另一半,对于婚恋的的看法是追求门当户对,要以爱情为基础,追求“灵魂伴侣”。想找25至30岁的女性,原因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不能超过30岁,不能接受异地恋或者异地婚姻,对于另一半的工作、学历、样貌、家庭条件等方面,小甲觉得最好是体制内(教师、医生、护士、银行、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学历要求本科以上(不能接受女博士)、样貌要求最关键是两个人可以看对眼,家庭背景没有要求。
婚姻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心理方面的,能够和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获得心理安全感 ;二是经济方面的,要生育、养育子女,开始新的经济生活,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马克思认为,婚姻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要互相爱慕,有共同的世界观和生活理想 ;二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三是要为家庭负责任。一些青年人认为爱情对于婚姻而言不太重要,他们认为婚姻就是两口子搭伙过日子,婚姻中双方都离不开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他们可能也尝试过通过“傍大款”“钓金龟婿”的方式寻找意中人,但碌碌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从而降低标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为自己的婚姻创造条件,并不一定非要达到现在社会的通行结婚标准(有车有房有学历有稳定的工作)才会结婚。确实,在结婚花费巨大、房价高涨、子女教育费用高昂的社会,想通过自我奋斗达到这些条件不是容易的事情,尽管他们已经在不断地降低自身的择偶标准了,但依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另一半,他们也只能不断推迟实现自己对婚姻的内在期待。
在我的访谈对象中,这一类型占比较少,小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个人情况:男性,28岁,大学专科,建筑单位监理,目前单身,有过一段感情经历,身高180+,身材管理失败(开始发福),17年专科毕业,目前已经工作长达5个年头,但没有存款,家里开始催婚,自己也开始着急;由于工作是建筑行业,接触女性机会少,假期也少,导致只有一段感情经历,为人老实敦厚,有过相亲经历,但无房无车无存款,工作也不算稳定,相亲结果可想而知是以失败告终,个人预计结婚年龄30岁,据他个人所说,如果到35岁还没有结婚,就不打算结婚了,成为新一代不婚主义者。
关于另一半:小乙认为爱情可以不是结婚的充分条件,在婚后可以慢慢培养。最重要的是经济基础,希望可以找到一个经济条件较为优渥的女性,经过几次失败的相亲,可以接受经济条件一般的,或者对这一条件不做要求,但对方彩礼不能要的太多,毕竟自己目前的经济条件并不乐观,无法支撑高价的礼金。对于另一半的年龄、工作、学历、样貌、家庭条件等方面,他不做太多限制,与自己的年龄相隔5岁内都可以接受,工作要求正经工作(但是人要勤劳),学历无要求,样貌看得过去就行;家庭条件越有钱越好,他可以接受做上门女婿,生了孩子随女方姓。
我对小乙的择偶观念较为惊讶,他的择偶标准很低,但依然没有找到对象,虽然身材发福,但人样貌不丑,身高180+也是他的优势。我问他那几次失败的相亲经历,他告知我相亲就像做交易,双方对物质方面的要求还是较为注重的,但他目前的经济状况不乐观,这是导致他还没有对象的根本原因,也是他对现实妥协、选择躺平的根本原因。
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和社会的变迁,“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传统婚姻观念已经成为历史,个人的婚育观正在取代旧有的家族主义婚姻观。一些年轻人认为婚姻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他们相信爱情,享受“单身贵族”的生活。他们追求精致的生活、爱干净,做事井井有条,但他们害怕婚后复杂的婆媳关系、孩子教育、生活开销等家庭琐事冲淡浪漫的爱情,更害怕“结婚复贫”、“失去自由”。他们认为婚姻与事业是难以并行的,选择婚姻意味着要放弃求学深造或职业升迁的机会,这时他们宁可选择不婚不育。对于这些青年人来说,爱情与结婚的投入产出是不成比例的,结婚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不婚不育是个人对婚姻的代价和收益反复权衡作出的理性选择,单身生活依然快乐。
小丙是一名精致的不婚主义者。
个人情况:27岁,本科学历,基层公务员,没有任何感情经历,家里人也不催他结婚,很享受一个人独处时的孤独感,相信爱情的存在,但作为一名精致的不婚主义者,他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讲究精致,生活作息有规律,爱干净甚至有些洁癖,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邋遢、拖沓,吃饭时也是细嚼慢咽,做事有井有条,对待工作也深得领导的喜爱,单位的同事都夸他做事情有分寸。
关于另一半:小丙作为精致的不婚主义者,想要找到一个在身体、精神、物质甚至灵魂上都可以与自己吻合的女性,他自认为是找不到这样的女性,若可以寻觅到这样的“灵魂伴侣”,他愿意结婚,但在找到“灵魂伴侣”之前,他选择做不婚主义者。
对于传宗接代的看法:小丙认为虽然自己是一名不婚主义者,但对于传宗接代,他可以通过领养、过继的方式去延续“香火”。
小丙作为不婚主义者并不是个例,还有其他很多受访对象也是不婚主义,他们大多有家庭的支持、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支撑自己的生活,热爱独自一人,拒绝无效社交,不愿迁就。
(四)失败婚姻的受害者
婚姻的本意是带给人幸福,但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如意的。当代社会逐年增高的离婚率,父母婚姻失败的阴影,媒体对一些影视明星出轨、离婚等新闻“打鸡血”般的报道,网络上对于婚姻生活烦恼的大量吐糟,使他们对婚姻望而却步,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这些青年人尽管期待爱情,但恐惧婚姻,把婚姻看作爱情的坟墓。
小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个人情况:26岁,国企职员,目前有对象,小丁恐婚恐育的念头很强烈,作为网上冲浪选手,时不时能看到家暴、出轨甚至杀妻等社会新闻,另外,原生家庭对小丁的影响也比较大,在家中父母经常会为了一些琐事激烈争吵,明明自己很痛苦,但为了孩子还是维系着婚姻,小丁就会想,不如不迈入婚姻,那就不会处于这样的境地了。小丁认为婚姻千万不能草率,婚前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止损、好聚好散,婚后发现问题再离婚,即使成本再小,也比分手的成本大得多。
关于另一半:小丁恐婚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在其幼年时期破裂,长大后的小丁是期待爱情的,但对结婚产生了恐惧心理。小丁目前处于谈恋爱阶段,双方是异地恋,感情较为稳定,但何时走向婚姻,小丁心中并无答案。小丁认为婚姻关系并不稳定,双方在结婚之后还有可能会离婚。
这些青年人关注爱情、婚姻的情感体验,认为恋爱、婚姻应带给人愉快幸福,给人带来痛苦的爱情和婚姻是不道德的。这些人享受爱情的愉悦,沉醉于爱情带给自身的激情体验。爱情和婚姻就像一场游戏,只能给人带来快乐,他们因为这种体验而“闪婚”,也会因为缺乏这种体验而“闪离”。一些青年人为了保持这种体验同居而不结婚,还有一些青年人为了这种体验而与多个人保持恋爱关系成为“海王”或“海后”。
小戊是一名杰出的青年,但同时也是“海王”。
个人情况:27岁,程序员,月入5w+,除了个子矮了一点之外,身材、颜值等条件都出类拔萃。在读书时期,就有很多的异性对小戊有好感,小戊在校园中算得上是“校草”,身边不乏异性的追求。
关于另一半:小戊并不着急结婚,而是沉迷于享受爱情的愉悦,比较看重另一半的颜值与身材,但并没有想要与之结婚的打算,女朋友也是换的比较勤。“劈腿”事件层出不穷,他也不介意别人对他的评价。他认为婚姻是一种束缚,他只想要自由。
小戊认为“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一旦婚姻、恋爱中遇到挫折和痛苦,他们就会放弃。这显然是对爱情的片面理解,爱情并不是一种简洁的情绪,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包括激情、幸福、愉快的感受,还包括亲密、尊重、承诺与责任,因此婚恋的过程中不只有幸福,也会有痛苦和挫折。婚姻和恋爱都需要经营和维护,而不是简单地放弃。小戊的情况其实是一种逃避和不负责任的体现。
从当代青年“懒婚”现象中,表现了一种“婚少恋多”的社会现状,很多的年轻人是向往、渴望爱情的,当中也有很多人处于谈恋爱阶段,但最终能否修成正果,走向婚姻的殿堂还无法预料。
钱钟书的《围城》一书中,将婚姻比喻成被围困的城堡,“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青年人晚婚、迟婚、恐婚、不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到其中的原因,才能破解婚姻的围城之道。
当代青年人对于恋爱与婚姻关系的观点正在发生改变 :男性普遍想找一个条件与自己比起来稍差的女性为配偶或者恋爱对象,可以称之为“向下找”。与之相反,女性普遍想找一个比自己各方面条件强一些的男性为配偶或恋爱对象,称之为“向上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男性普遍会有“虚荣心”,想要寻觅一个在各方面不如自己的女性,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女性则普遍具有“慕强心理”,找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自己强大的男性作为依靠,可以满足所需要的安全感。
我认为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其实是社会规训的体现,就好比我们看到一对情侣,如果女方是很高大的类型,而男方是很小鸟依人的类型,我们内心会产生一种不适感,这种不适感其实就是社会规训所带给我们的刻板印象。我们墨守成规,遵循社会所预设出的情侣形象来找寻另一半,但还有很多男女不符合社会对于情侣形象的要求,这一部分人在婚恋市场上不占优势,甚至找不到理想的另一半,他们宁可单身也不愿将就,追求宁缺毋滥。这是出现“懒婚”现象的原因之一
对于青年人而言,结婚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房子、车子、彩礼、嫁妆、三金等,甚至某些地区还出现了“高价彩礼”的情况,这无疑使当代青年结婚变得困难。物质条件制约还体现在对另一半职业的要求,若一方是体制内或者公务员,则结婚或恋爱相对比较容易。这一点与过去不同,我们的父辈结婚时并不注重物质条件,房子车子也不是结婚的硬性要求,据说村子里面还流行“借房完婚”,即在新婚当晚借家里亲戚的房屋作为“新房”,来完成结婚的仪式。而在当代青年中,物质条件是很多人选择配偶的首要条件,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很多人是不愿意结婚的。
在中国,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结婚实际上就是两家人坐下来谈条件,什么都不要的家庭很少,父母需要操心儿女结婚后的生活,如果对方家庭条件不够优渥,结婚实则是对另一个家庭的拖累,所以找一个经济条件好的对象结婚也是人之常情,而这一点也是造成当代青年“懒婚”现象的原因。
他们认同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但有爱情不一定要进入婚姻,这是“懒婚”现象的部分原因。当代青年较为追求自我、崇尚自由,且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孕育了一批“独立女性”“不婚主义者”“恐婚主义者”等群体,该群体愿意接受恋爱所带来的甜蜜,却对于结婚无感,普遍认为结婚带来的是枷锁。有些“独立女性”认为,女人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活得很好,为什么还要找一个男人来气自己呢,还要承担生孩子、做家务的责任,何苦为自己平添烦恼呢?有些“不婚主义者”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旦踏入婚姻的大门,毕生会受到另一半的束缚,不如好好的恋爱,等老了就去养老院,不给国家添麻烦。这些观点也间接地导致“懒婚”现象出现。
结 语
很多人对当代青年人“不婚”“晚婚”“迟婚”的婚恋观持批判态度,认为我们这一代青年是扶不起的一代,但一味“抹黑”和“污名化”是不可取的,应对当代青年人的个人选择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同时,也应该引导青年人认识到,结婚虽是个人的事情,但也是家事和国事。从家庭角度看,青年人晚婚不婚会影响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的和睦,从国家的角度看,结婚率降低会影响人口出生率,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应营造一种有利于青年人婚恋的氛围、环境和条件,让那些愿意走进婚姻的青年人安心地走进婚姻!
- 朱新秤.青年婚恋观的变迁与思考[J].人民论坛,2021(35):94-97.
- 穆光宗.当代中国青年婚恋状况分析[J].人民论坛,2021(10):26-29.
- 曾远力,闫红红.国内青年婚恋研究的现状与解读[J].青年探索,2021(02):78-88.
- 钱嫦萍.青年婚恋情感的异化境遇与破解之道[J].中国青年研究,2020(07):81-86.
- 朱小芳.依附与独立:女大学生婚恋观博弈的时代特征[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100-104.
- 左红梅.知识整体论视角下大学生情感观念现状及教育引导[J].江苏高教,2022(10):107-111.
- 可以谈一下你对谈恋爱或者婚姻的看法吗?
- 你如何看待婚姻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呢?
- 你现在的恋爱状态是?
- 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恋爱对象或者结婚对象呢?
- 你对想找的另一半的条件是一直如此呢?还是不断变化的呢?为什么?
- 你可以接受异地恋吗?
- 你可以接受另一半比你优秀吗?
- 你可以接受高价彩礼吗?/你可以不要彩礼结婚吗?
- 你为什么(不)想找体制内的另一半?
- 你认为结婚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 你可以接受无房无车结婚吗?
- 你觉得爱情重要还是经济条件重要?
- 你为什么(不)想结婚?
- 你认为当代青年应当在多大年龄结婚?
- 你如何看待当代青年的婚恋现状?
- 你在什么条件下会选择(不)结婚?
- 你可以接受女性不生孩子吗?
- 你如何看待“海王”“海后”?
- 你如何看待“不婚主义者”?
- 你如何看待“恐婚主义者”?
- 你被催婚了吗?
- 你有相亲经历吗?
- 你认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庭的事?
- 你认为造成目前当代青年婚恋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 你如何看待“婚少恋多”现象?
- 你目前的另一半是你理想的另一半吗?
- 你可以接受“裸婚”吗?
- 你找寻另一半会考虑父母意见吗?
- 你在乎对方的户籍吗?
- 假如你喜欢了一个异性,你会主动追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