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李铎:忆江波
2015-04-22 07:43 4602 阅读 由 辛比尔斯克 编辑

     QQ截图20150422074258
初识江波是在2008年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薛军教授因公回中南,几位好友为他接风,刚好我也出差武汉,因此有幸忝列其中。席间,偶遇江波,不曾想,从此一见如故,与江波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称江波为“易兄”,他则亲切的称呼我“李铎小友”。

因身处北大出版社的工作原因,每年春季和秋季我总要走访一些法学院校。武汉作为全国法学重镇,是我需要经常光顾的地方。同样,因为频繁造访各大法学院校,也因此有缘结识了一批怀有学术梦想,对学术充满敬畏之心、爱好读书的青年朋友,也因此加入了他们彼此在当地的频繁交流,形成的当地各种小范围内的“学术圈子”。在我看来,除了北京之外,其他省份中所谓的“学术圈子”主要集中在武汉、上海、重庆和南京。在这其中,武汉有一个活跃度较高的小圈子,其个中原因除了与凡哥近乎带头大哥“魏晋之风”的人格和学术魅力相关之外,更是与骨干成员江波兄的豪情仗义有着莫大关系。

每次去武汉,只要有时间,江波都会安排我与罗鑫、凡哥、杨昂、柏峰、廖奕等小聚,在光谷、华师等处江波寻访的武汉风味的路边店、大排档,在当地人熟知的东湖风光村歪脖树下,都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于我而言,每次武汉之行,工作之余与友人相聚,更像是一场心灵之旅;大家相聚一起,喝酒侃大山,好不快哉!每遇烦心事,和江波电话聊聊,江波平和的心态、超然的处事哲学总会让我一扫心中的愤懑。得此挚友,夫复何求 每次我邀请江波到北京玩时,江波总会说,“过一阵子就去,我的表弟也在北京,老让我过去呢”,没想到,一直希望能在北京招待江波的我,竟然永远失去了这样的机会,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江波不但为人仗义,做事尤其认真;在对待大家提出的问题时,从不轻易否定,但总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出来,用“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形容江波,恐怕再合适不过了吧。

这几天,看到朋友圈中以各种形式表达对江波的哀悼,读着那些令人无比感动的文字,我的脑海中一直想着一句话,“人活着就是为了找齐那些来参加你追悼会的人”,无疑,江波的为人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尊重和认可,我为有着这样的好友而感到自豪。

愿江波安息! 如有来世,我们还做兄弟!

李铎 2015年4月21日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