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思想碰撞
潘毅:如何纪念人民节——从毛泽东与建筑工人的抗争说起
2015-12-27 00:06 3379 阅读 由 潘毅 编辑

【破土编者按】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也是一个属于人民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历史时刻,从事劳工研究和服务多年的潘毅教授撰文回顾了从毛泽东主席1922年领导泥木工人进行罢工、成立长沙土木工会,到新中国成立后以时传祥等为缩影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再到今天的建筑工人沦为廉价商品的历史变迁。面对如斯沧海桑田,毛主席当年组织建筑工人抗争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资源,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毛泽东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如何纪念人民节, 各有各的方式。我做了多年的建筑工人研究和服务,现在这一条路似乎已经走到尽头。今天,我来说一些与毛泽东和革命相关的建筑工人的故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以便把火炬交出去,让大家来接力了。

一个富强的中国,如果没有通过建筑工人日以继夜的劳动是不可能在空间得以实现的。然而,也没有一个年代的建筑工人的地位比今天低;干了活,拿不到工钱,受了工伤,得不到赔偿。 六千万的建筑工人,他们是崛起的中国背后“看不见的人民”,经常被忽视,一纸劳动合同,一种基本的社保,一个早就应取消的劳动包工制度,依然是遥遥无期。

这越发让我想起毛泽东主席在长沙带领建筑工人罢工的事迹。解放前,建筑工人是工匠,被称为师傅,享有比农民和小商贩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新手通过学徒制度跟随师傅学艺,他们有行会。行会的根本目标是在危险重重的世界里,为本行业设下一道坚固的防线。为了确保行会成员数量的增长速度不超过当地市场的发展速度,行会会严格限制学徒数量,从而行会负责提供行业保护,进行行业垄断。师傅和学徒之间原本主要是师生关系,所以当年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矛盾并不如现代工厂或劳动分包体系中的那么尖锐。因此,建国前建筑工人是拥有自己的组织力量的,比今天工人的情况还要好一点。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建筑公司首次来到中国,开始通过劳动分包体系雇佣农民,使其进入建筑工程领域,成为雇佣工人。1880年之后,中国建筑公司也开始效仿这一体系。劳动分包体系破坏了原有的行会制度。一些师傅成了企业家,不再做木匠活或石匠活。只有他们的雇员,即出师的学徒,还在进行体力劳动。这些学徒很快发现他们成了缺乏行会支持的无产阶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包身工。这就是毛泽东1922年领导6000名泥木工人进行罢工、成立长沙土木工会的历史背景。

由于行会的性质已经改变了,由保护变为剥削。1922年9月,为了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长沙泥木工人在毛泽东和任树德等共产党员的领导下组成了一个具现代意义的建筑工人工会--泥木工会。9月5日下午3点,工人们在长沙仓后街中学正式召开土木工会成立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长沙土木工会章程》。章程规定土木工会“以改进工人生活,拥护工人权利为宗旨”。 9月6日湖南《大公报》刊登这消息,这样说:“我们为什么来组织团体 因为我们工人是生产者,是创造世界的工人,应该是世界上的主宰。但还为旧社会一般人所贱,故我们要解放我们,不可假于他人,非由自己团结起来解放自己不可。“

泥木工会成立后,工人们有了自己的组织,他们一方面进行工人教育,巩固工会组织,另一方面提出“一定要改工资为银元三角四分”的要求。10月初,泥木工会主任任树德与毛泽东一起研究泥木工人罢工的可行性。毛泽东认为罢工时机已完全成熟,可以提出罢工口号。10月6日,长沙泥木工人进行全体罢工。

1922年10月21日,工会委员们提出了游行请愿的主张,到会的代表当场推选了任树德等16人当代表。但担忧到泥木工人代表不会说话,怕敌不过军阀政府,便决定去找毛泽东同志来帮忙谈判。第二天,四千多工人在大会上兴高采烈,摩拳擦掌,赞成请愿,并通过了十六个代表的名单。

10月23日,长沙六千多泥木工人举着“泥木工人请愿大会”,和“硬要三角四分,不达目的不出衙门”的长牌子,在毛泽东和任树德等带领下,浩浩荡荡向长沙县衙门进发,当天,长沙下着大雨滂沱,但游行的工人们的热情高涨。

袁福清,是当年一位泥木工会委员,在1951年时曾回忆说:请愿队伍从早上8点到长沙县衙门斗争至第二天早上4点。尽管军阀们用武装威胁,下令恐吓等手段,都没能吓退工人。泥木工人经过二十天罢工斗争,在长沙各工团工人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支援下,罢工斗争获得了完全胜利。谈判的结果,不仅三角四分一天的工资达到了目的,而且还获得了“营业自由”,从此工人要加工资,政府不得干涉。

24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泥木工会代表同湖南省政务厅长吴景鸿进行了三小时的谈判,吴答应由泥、木两行具一呈文,说明要求增加工资、营业自由的原因,再申请政府批准。毛泽东当场将工人代表与吴景鸿的谈话记录下来,写成呈文交省长赵恒惕。

10月25日,以6400余泥木工人名义起草的《呈省长文》,在湖南《大公报》发表。呈文指出,“营业自由应载入宪法;工价之争,官府不必过问”等内容。

同日,毛泽东和任树德带领12名泥木工人,前往长沙县衙和省公署请愿,迫使省长赵恒惕答应提高工价要求。在代表的强烈要求下,吴景鸿不得不答应:“营业自由,省宪已经规定,官厅当然不应限制。希望此后社会日有进步,你们的工价,能随时增加,那就很好”。泥木工人经过二十天罢工斗争,获得完全胜利。长沙泥木工人的这次罢工胜利,鼓舞了全湖南省的工人。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解放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扬的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强调劳动最光荣。国家致力于消灭三大差别,尤其是体脑差别,消除封建社会的职业等级观念。六十年代,更是强调干部和知识分子必须培养阶级感情,向底层劳动人民学习,自我改造。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国家对人的意识进行改造,宣传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越苦越累的工作越光荣。掏粪工人时传祥就是在那个时代被树立为学习的榜样。

时传祥作为旧社会的一个普通掏粪工人,毫无社会地位可言。然而解放后,时传祥翻身做了主人,党和国家给了掏粪工人高度的肯定。政府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给了他们更高的工资,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还为他们配置了粪车。新社会的时传祥带领班组勤奋工作,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首都创造了清洁的环境。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时传祥是国家在新时代树立的普通劳动者的典型形象,他被授予一系列的荣誉,1955年,他被评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

从此, 时传祥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都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宣传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境界。1964年,时传祥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国庆节前,时传祥被推选为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毛泽东特意把时传祥接进中南海小住。国庆节当天,时传祥作为贵宾被请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一起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一时间在北京城内传为佳话。

时传祥并不是一个特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涌现了大量的劳动模范,这些劳动模范都是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而且绝大多数是体力劳动者。时传祥是掏粪工人、王进喜是石油工人、孟泰是钢铁工人。他们无一例外在最艰苦的岗位上从事着最苦最累的工作。国家把他们评为劳动模范,既是对他们本人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所代表的最基层的劳动者的肯定。劳动最光荣,这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念。

在今天,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大潮的洗礼,社会主流观念已经彻底倒转。工人的劳动越来越没有价值,劳动者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并且是极为廉价的商品。像千千万万的建筑工人在工地上流血流汗,到头却换不来基本的尊重,体会不到做为劳动者的尊严。劳动者形象和地位的巨大变化,恰恰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

老刘是河南人,以前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人,后来企业改制,他被买断工龄,没有办法,只好到工地上打工。他的老板是一个朋友介绍的,他以为凭着朋友的关系,老板一定会给他很多照顾,但事实却无情的打破了他的幻想。在北京马连洼的工地上,有一回,他连续工作了两天一夜,身体已经撑不住了,就找个地方休息了一会儿,没想到被老板发现,破口大骂,一点颜面都不给他留,这下他彻底明白了工人和老板之间的差别。

老刘在国企的经历让他对事情有了更多的思索,他感慨现在世道真是变了。在社会主义时期,国家非常重视阶级问题,培养领导干部的阶级感情。国家试图用一套制度改造干部,让他们和群众打成一片,那时候工人和领导之间的差别远没有今天这么悬殊。今天的建筑行业,工人和老板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管理人员和工人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老板们开着奔驰宝马,衣着光鲜,大腹便便,而工人则破衣烂衫,灰头土脸的样子,他们身体的形态特征上的差别再明显不过了,谁是老板谁是工人一目了然。

对于这六十多年的沧海桑田,我相信纪念人民节的建筑工人,一定无法一声笑,我仅以这首诗来为他们作结:

轻轻的你走了,

又轻轻的来,

轻轻的你,

如一阵风。

都说你真洒脱,

六十年的岁月,

飘来荡去。

都说你真懂事,

风有风的风向,

雨有雨的泪水。

都说你真自由,

随风而来,

又随风而去。

轻轻的你,

南柯一梦三十年,

放下左右逢源。

都说你真美好,

风有风的风骨,

雨有雨的轻泣。

轻轻的你倒下,

夜夜守护家乡的星空,

不带走一分工钱。

轻轻的你又来了,

再一次为了出发。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