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思想碰撞
李昌金:基层女公务员的发泄“含真量”有多高?
2015-05-06 11:53 3687 阅读 由 李昌金 编辑

基层女公务员

在“五一”小长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一篇名为“基层女公务员:月薪不到1500元,成天被‘使唤’”的采访报道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并引发网民的热议。在“仇官、仇富、仇警” 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的“社会病”、由于媒体不恰当宣传和公知不断指责------基层干部被“污名化”的情况下,加上文章作者使用了一个网友称为“恶心”的标题,这篇文章会产生怎么社会效果、引起什么人的共鸣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通读这篇网络上的热文,只要对基层政府的工作稍有了解,就要知道文章的内容可信度不高,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入乡镇政府——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由于尚未实现角色转换、融入新的环境而产生失落感,继而出现焦虑、抑郁、彷徨、孤独的负面情绪,然后把这些负面情绪折射到周边的事物上,并通过那个博士的采访把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请看网友的两则评论:“写得非常偏激,非常可笑……”;“隽儿也不是什么好鸟,口无遮拦,玩世不恭。”

“隽儿”在采访中说错了或说了谎话吗 那倒不是,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她在恶劣的心境下对问题看法出现扭曲,以及她对信息的真假没有进行甄别,更遑论透过现象看本质,而是她说了什么和没有说什么,换句话说,她只说了真相的20%,还有80%的真相她没有说,人们仅凭她说的20%的真相去理解基层政府和乡村干部,出偏差是肯定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非常糟糕的采访文章,采访者的采访动机明人一看就知道。正如有网友评论:“这女孩浮躁、武断,缺乏历练,记者居心不良,没调查研究,乱写一气。”如果说王磊光博士为搏眼球不惜损社会、损采访对象(误导刚参加工作的女孩子授受这样的采访,弄不好会影响人家女孩子一生的前程),在当今追名逐利的社会还可以理解的话,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人民日报公众号)、党刊(半月谈、决策杂志)为了吸引眼球,竟然也上这样明显发泄的文章,实在定人匪夷所思,笔者不禁要问:这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吗 符合中央的精神吗 这种片面的、有失公允采访报道,会让决策者和社会公众误读、误判基层形势,加剧社会的撕裂,严重挫伤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正如网友评论:“抵毁镇政府,侮辱基层干部,作者心术不正,不知要伤害多少人,连权威媒体跟着瞎说,让基层干部心寒。”

网上其实也不乏理性的声音,这让人感到些许的欣慰。笔者在此选几条让大家看看:

浙江省杭州市网友“我是我呀的”:这个对话,看似很热人眼球,其实水分非常的大,本人就是乡镇机关工作人员,而且是20 出头就参加工作,至今已连续工作30年。现在新招的公务员,说实在的,在基层几乎不会干事,也只能帮领导打杂,写些文气冲天的马屁小报告而已,或者是打打电脑,输入信息,数据统计之类的事情。真正去农村直面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他们还是幼儿园的孩子,根本不懂。群众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根本不理会;群众说方言他们听不懂,群众要办事,他们不知道引导,更不要说为群众服务,做群众的贴心人。每天玩弄着一个手机,连吃饭的时候也不离手;每个月的工资除了买衣服,买零食,看电影和交手机费网费,就没别的,有的自己拿工资了,还向父母要钱。我真担心,再过十年二十年,等到这代人主政的时候,会是啥样子。另外,1500元的月工资不知道是哪个省份的,反正浙江不是这个水平。另一位杭州市网友“倚杖听江声8”在该评论后回复:我10年参加工作,现在快满5年。回过头来看看,真的如您所说,当初什么都不懂,只会打杂。碰到棘手的事情,全是靠几个老同事扛过来的。非常感谢他们,手把手地带我。

陕西省西安市 “看来以后再说 ” 网友:本文除了给公务员队伍泼污水,没啥其他的了。内容经不住推敲,首先打扫卫生,一个乡镇30多人,俗话说“七站八所”,加上主要领导办公室,最少20个,你每天有精力打扫吗 除非啥都不干,专职打扫卫生。而且其他公务员啥都不干,全乡镇就她一个有用的人,可能吗 机关能运转吗 其次,上级拨付的扶贫款由财政所走账,就是截留挪用,只有领导和财务人员知道,是秘密的,你一个新人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一天闲得慌,喜欢到处打听小道消息 本文内容有真是的一面,比如工作纪律散漫,人浮于事,可能存在截留公款,挪作他用。但也有夸张的一面,真话中夹杂着夸大和水分,让群众对公务员产生误解,也委屈了很多默默在基层工作的人员。

山西省大同市 “css040 ” 网友: 她说的根本不具备普遍性,我一直在乡镇工作。我承认乡镇确实有那么一部分人成天啥事不干,但大部分还是好的,都能忠于自己的职责,尽自己最大努力,想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关于农民补助的事情,不能说没有,但很少很少,乡镇干部能很少接触到钱,而且即使接触到钱,但也都深知这些钱有红线,绝对不能碰。听了这个女的说的,她更像抱怨。绝不是理性反映情况和问题。更可恶这个博士生,完全哗众取宠。现在还想复制过年时博睛球的成功。但基层公务员苦是真的。

广东省广州市一 手机用户 :我来说两句,小编写的有点浮躁,想做大事得先从小事做起,想发财就别当公务员,官场众生相你很快就会适应,只希望你能守住底线,做个好干部,在苍蝇乱舞的利禄场,做好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为广大农村群众办好差,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另外说一句,不要看不起农民,正是因千万农民和农民工的努力,才托起国家的繁荣,中国的改革也是从农村开始的,历任领导都有在农村工作和生活,改变农村面貌应改是努力的方向,不要逃离农村,逃离基层,如果你沒有奉献精神,或者干脆同流合污,又一只苍蝇诞生了,如果内心感到不安,趁青春尚在,世界那么大,一步不回头……。

浙江省杭州市“倚杖听江声8”网友:基层没有那么可怕。本人也是浙江西部乡镇公务员,待遇虽然不好,但是没有小编说得那么差,虽然有部分老同志倚老卖老,但是绝大多数都很照顾新人,因为他们知道欺老不欺小。另外乡镇财务也没有那么乱,因为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都要涉及审计。如果觉得这个行业实在不好,可以辞职,没人强迫,我也有小姐妹辞职做律师的。但是如果干这一行,请你爱这一行。

作为一个“过来人”(曾做乡干部20多年),笔者很想对“隽儿”说几句:乡镇政府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好,但也一定不是看到的那么坏。刚参加工作调整心态最重要,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套用几句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正确看待社会,正确看待别人、正确看待自己;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不要以理想主义要求别人,以现实主义要求自己,只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不想想自己对别人付出了多少。一个叫“湄江戴子”网友对你的评论,话虽尖刻但良药苦口利于病:“一个好高骛远,对工作无激情,对岗位无激情,对农民有敌视心态的年轻人,即使有一天她成功逃离了她厌恶的地方也不可能走远”。希望你尽早走出心灵的泥潭。

当然,这件事客观上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如何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基层生活和农村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考试进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还有大学生村官,如何做好这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工作适应期,如何在政治上、生活上更多地关心这些大学生,使他们有归属感和体现自身价值等,这些问题各级党的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研究得很少。今后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让大学生们成为正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5月3日   晚

附:《基层女公务员:月薪不到1500元,成天被‘使唤》

曾以一篇《博士春节返乡记》引起举国关注的王磊光博士,与一名乡镇公务员隽儿做了一番对话。人民日报微信公号5月2日刊发了王磊光的文章。这篇文字,或许会让人们对乡镇公务员这个群体有更深的理解。隽儿说,自己起早贪黑,忙东忙西,成天被别人使唤,可月工资还不足1500元。谈及乡镇基层的种种无奈,隽儿觉得自己学不来厚黑学,只能洁身自爱。在基层的这一年里,隽儿还失落了自己的爱情,她的前男友为了升迁,背着她找了一个比他年纪还大的女人。谈到未来,隽儿发誓,自己一定要逃离乡镇,考到大城市里去。

 

以下为人民日报微信公号刊发王磊光报道文章全文:

 

九年前,我认识了隽儿。那时她正在重点高中读书,不是十分刻苦,但在班上总能保持中等偏上的成绩。在大人面前,她话不多,有几分羞涩。她有着敏锐的感受力,热爱写作,文字优美。与她接触,你便会感觉到,她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女孩。

 

隽儿出生在一个山区县城,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家庭条件优越。“比起农村孩子,我很幸运,但是比起我的那些大学同学,他们很多是生长在大城市,就要差很远了。”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她这样说起了自己的家庭。“我爸是干公安的,高考报志愿时,他把我填报的师范院校改了过来,要我报公安院校。——其实,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因为我喜欢跟孩子打交道。我觉得吧,老师,还有医生,是两个特殊职业,是真正关乎民生国本的。结果呢,大学毕业那年,我报考公务员,还真考上了,然后就来到了这个鸟不下蛋的地方,在镇政府当科员。规定总是跟年轻人过不去,要求应届毕业生在基层必须待满两年。”

 

“看来,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是很满意 那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考公务员 ”

 

“等到大学要毕业时,就业非常难,我们那个学校大部分人都在考公务员。家里人对我督促得很紧,就这样,我考上了。我当时的理想是,考到我男朋友的城市,当公务员;跟他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我男朋友有大学文凭,但其实不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因为是退伍军人,考公务员比我容易,他考取了他所在城市的政法干警,不能离开当地,结婚的房子也在那里。结果,我考到了这里。

 

而且,我之前并不知道乡镇机关的含义,报考的时候也根本没多想。当时就想着,只要是个公务员,总不会差的。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把当公务员作为最高理想 甚至我还觉得,乡下有好山好水好风光。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叫农村。整个镇政府养着30多个人,就我年纪最小,成天被他们当奴隶使唤。早上起得最早,烧开水,打扫各个办公室的卫生,然后接听电话,通知会议,复印材料,做会议记录,管理公共财产等等。晚上睡得最迟,要去完成领导布置的新闻稿和总结类的文章,全是歌功颂德,其实哪儿来那么多丰功伟绩啊!全是官样文章,——我现在真是讨厌写东西啊!其他人,平均年龄45岁以上,什么事也不做,总在倚老卖老,成天就在那里喝喝茶,上上网,翻翻报纸,或者干脆不来。很多人就是寄生虫。比如这里有一个40多岁的女的,他爸以前是个小干部,她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先是在政府打杂,后来却转成了公务员,每天来政府溜达一圈就走了。大家的工资也不高,但大多数人有车,成天开车上班,还动不动出去旅游,也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你说,在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前途 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明白。”

 

“关于你在乡下的见闻和感受,能展开谈一谈吗 ”

 

“农村的问题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比如说老人吧,太悲惨了,经常有老人死在家中尸体发臭,还没有人去管。中国的农村永远都这么可怜,永远都比城市穷,而且差距是越来越大。镇除了利益还只有利益。比如说吧,国家给这个镇拨了十万扶贫款,结果到村里只有七万,镇政府拿走了三万,莫名其妙地拿走了三万,还有,你根本搞不懂他们是怎么样将非法收入转为合法收入的。只要上面有钱拨给农民,就会被盘走一笔。上次镇政府以某村要修补一个水库的名义申请钱,上面拨了好几十万,实际上,那个水库根本没有修补,国家的钱就这样被瓜分了。上面来的各种款项,层层克扣,真正贫困的很少能享受到补助。镇长书记一年的正常收入可能就在四万多,但事实上,他们的收入大得很。(注:资金被“雁过拔毛”的现象的确比较普遍,根据此前新华社对危房改造资金的报道,克扣资金的有村干部,也有乡镇干部。)

 

还有,我去年负责了一个雨露计划,就是专门帮助贫困大学生的计划,镇政府这群人懒得很,把所有事都交给我做。镇政府不是有好些人的子女正读大学吗 于是乎,他们都给自己的子女申请了,而许多真正需要照顾的,得不到照顾。”

 

“面对这一切,你愤怒吗 ”我问。

 

“我愤怒他们什么事都交给我做,自己什么也不干!就知道欺负年轻人,总喊着什么年轻人就应该多吃苦。年轻人吃苦是可以的,但就该这么被你们糟践是吧 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渎职找借口!我敢说,这里的人,出了镇政府,去社会上就是废物。有些普通科员不是嫌工资低,跑出去打工吗 没出一个月,就回来了。为什么 在政府呆久了,根本适应不了外面的苦日子!”隽儿越说越激动了,“好几次,我都想着辞职不干了,但想到外面的工作也不好找,还是硬着头皮留了下来。也曾想着去考编制当老师,但是,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只见过纷纷放弃教师职业去考公务员的,没见过公务员辞职去当老师的。我们的工作毕竟比做老师轻松多了。在这里,你想来就来,想不做事就可以不做事,在外面,一天八个小时,还要加班,他们这群寄生虫怎么受得了!我上周就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不会扣工资,理由是我病了,事实上,是我失恋了。我的男友,现在应该称呼前男友了,为了工作的升迁,背着我去找了一个比他年纪还大的女人,那个女人的父亲是领导。你看,一个很好的人,很快就变成了这个样子,社会真是个大染缸啊!

 

“你问我贪污腐败愤怒吗 愤怒有什么用!我能改变什么 你愤怒有个毛线用!我们跟社会过不去,社会就会跟我们过不去。我受不了这种环境你晓得吧 我都看透了,我学不来厚黑学,只能洁身自好,在这里卑微地生存,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

 

我只得无奈地苦笑,问起她今后的打算。

 

“我一定要考走,就算为了下一代,也不能留在这个大山坳里。好些人给我介绍男朋友,我都拒绝了。这是个恶心的地方,我一定要考到城市里去,至少是个地级市。”隽儿非常坚定地说,“你不知道,这里人的素质要多低有多低,简直就是野蛮。昨天早上,我在小饭馆里点了一碗面,结果一个大男人进来,直接端走了我的面,说是他饿了,先吃。我已经是第二次碰到这种情况。还有一次乘车,天很冷,窗边的男人竟然把窗户整个打开,我身边的女人实在受不了,就去把窗户关上了,结果那男人破口大骂,还要打那女人,连我也要打。你想吧,长久地呆在这样的鬼地方,我真的会发疯的。

 

像我这个年龄的女孩子,都是经常出入于商场,经常外出旅游,而我呢,每个月的工资不到1500,还要扣除餐费、报刊费,以及上面按定价摊派下来的各种书籍的费用。去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单位只给报销培训费,连餐费和路费都得自己掏。每年从十一月份开始,单位就停发工资,快到过大年时,一连发几个月的工资,一直发到二月份,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大笔年终奖呢!对于我们这些无职无权的人,公务员的工作就是给人一种虚假的幸福感!你看我弟弟,今年刚大学毕业,进了个大公司,年薪就有十几万!”

 

隽儿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但乡下行政生活的百孔千疮已让她纯洁的心灵蒙上了沙尘,乡下的环境让她的日子充满了挣扎。或许,我们都很困惑,到底是隽儿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生活,还是社会生活本就如此 如果我们说,生活原本不是这样的,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才变成这样的呢 

 

“逃离乡下,定居城市”已经成为隽儿当下唯一的的理想。我想,凭借她的聪明,在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实现这个理想的。但是,对于那些无数的农村青年,他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有富裕的家庭作为后盾,更没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让他们得以安定,而家乡又养不活他们,他们又能向何处逃离呢 

 

谈话结束的时候,隽儿问我:“你当作家,写的这些能引起上面的重视不 ”我讪讪地说,恐怕不能。“那你还当作家搞啥子 你只能写,不能改变,有啥子用 别人也就看看,好点儿的会在心里泛起点涟漪,过后该怎样还不是怎样!”

 

隽儿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早已增添了几分泼辣劲,以致于我再也不能将她与当年那个清秀而羞涩,且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女孩联系起来了。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