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所动态> 研究快讯
第十一届“基层法治研究所硕博学术论坛”(第一期)顺利举办
2024-11-04 13:58 4536 阅读 由 编辑

第十一届“基层法治研究所硕博学术论坛”(第一期)顺利举办

     2024年10月31日晚,基层法治研究所第十一届硕博学术论坛(第一期)在文治楼六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出席会议并担任评议人的老师有陈柏峰老师、龚春霞老师、刘杨老师、于龙刚老师、梁永成老师、孙明扬老师、石建老师。各年级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积极到场学习。本次提交硕博论坛的论文根据内容分为“基层法治”与“基层治理”两个专题,各汇报人依次展开研讨,现场学术气息浓厚、氛围十分热烈。

 论坛主图.jpg

会议上半场在博士研究生潘奥的主持下有序进行。“基层法治”专题的三位汇报人立足调研经验、围绕主题,分别汇报了论文内容及写作思路,评议老师们各抒己见、悉心指导,并对论文存在的问题分别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首先,博士研究生邓文平以《新时代纠纷多元化解的条块结对模式及其完善》为主题展开论述,介绍了其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分析框架。文章结合对印象政绩构建的阐述,通过理论回应与制度剖析提出针对条块结对模式的完善思路。随后,各位老师进行评议。石建老师认为,文章的“综”与“述”较为脱节,应进一步清晰层次、凸显主题。于龙刚老师提出,文章线索不够聚焦,经验较为分散,应将主题进一步限缩,与法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紧密对接。刘杨老师指出,宏观话语需要结合鲜活的实践经验,建议作者着眼于理论性视角,进一步审思。梁永成老师表示,论文写作需要明确对话对象,避免逻辑链条不清,陷入单一化判断。龚春霞老师则对问题意识、行文逻辑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讨论环节,博士研究生邓豪就印象政绩与条块结对模式的张力问题进行了分享。

 邓文平.jpg

随后,博士研究生邓文平以《党政体制如何塑造多元解纷机制》为主题,汇报了其论文的主要思路以及写作方式。文章深入分析阐释了党政体制对多元解纷的形塑逻辑。评议环节中,石建老师指出文章的经验可以进一步丰富,从单纯的田野研究延展至网络田野研究。刘杨老师提出,文章并未就机制反映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缺乏对问题张力的进一步挖掘。于龙刚老师认为,主题呈现的复杂因果在文章论述中衔接不足,逻辑线条不够完整。对此,梁永成老师表示赞同,提出论文写作需要形神兼备,摒弃“杂糅式”写法。龚春霞老师建议强化主题,呈现不同于既有研究的差异性、创新性。

本专题的第二位报告人是博士研究生曾腾冲,他以《离婚纠纷案件中法官“调离倾向”的解释——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分析》为主题展开论述。文章着眼于生态学视角,结合诉讼风险综合剖析离婚纠纷中的“调离倾向”。石建老师表示,文章本质仍是运用既有理论套用经验现象的模式,建议突破生态学视角,丰富理论意义。刘杨老师指出文章主题不够聚焦,论述缺乏侧重点,强调经验研究的焦点在于明确核心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龚春霞老师认为文章呈现的外部影响过于宏观,理论分析尚未到达机制层面,对诉讼风险的阐述不够深入。于龙刚老师建议加入更为具体、细致的经验分析支撑文章逻辑,强调问题的提出一定要从田野中来,并指出文章的部分表述需要进一步斟酌。

 曾腾冲.jpg

接下来,博士研究生张雨凡就其论文《群体性行政争议化解难题的机制解释与制度创新》进行介绍。文章对法院进入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工作的具体路径与核心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陈柏峰老师指出,文章缺乏对逻辑机理和因果关系的深入剖析,理论深度不足,应紧扣“问题—原因”的思路展开写作,强调思考问题的纵深与延展,避免浮于表面的列举性分析。龚春霞老师对此表示赞同,并就论文写作的因果解释链、宏观与微观视角的相互作用发表了看法。

 张雨凡.jpg

进入到下一个专题,博士研究生潘奥组织师生就“基层治理”主题的汇报进行讨论。

本专题的第一位报告人是博士研究生杨一伟,他以《送保下乡的实践逻辑及其理论意涵》为主题,介绍了其论文的主要思路与写作方式。文章立足于实践素材,从经验切入分析送保下乡的特点与影响。陈柏峰老师肯定了论文选题的新颖性,但作者对问题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次,文章的部分表述不够准确,结构布局需要调整完善。孙明扬老师认为文章的经验呈现不够丰富,建议作者调整框架结构,进一步突出经验的立体度。于龙刚老师指出文章并未明确提炼送保下乡现象背后的学术问题,认为将“送保下乡”与“送法下乡”进行类比探讨的逻辑思路是否成立有待商榷。刘杨老师对此表达了相似意见。

杨一伟.jpg 

其后,博士研究生王传发就其论文《家庭公共性:乡村治理共同体再造的传统资源及其转化可能》进行介绍。文章重点阐释了家庭公共性的理论意涵,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理。评议环节中,陈柏峰老师强调论文写作中词与物要相对应,把握视角、推敲表述。梁永成老师肯定了文章的逻辑结构,建议作者强化具体问题的支撑论证。

 王传发.jpg

接下来,博士研究生张雨凡以《父代主导的家庭权力“江浙沪独生女”群体的形成机制》为主题,汇报了自己的写作思路与文章框架。文章从现象切入,探究了家庭权力理论视角下家庭话语的发展与转移。孙明扬老师指出文章缺乏核心命题,没有把握问题特征。龚春霞老师建议作者突破代际的视角,深入挖掘研究对象本身,进一步增强文章的延展度。

 张雨凡.jpg

最后,博士研究生曾腾冲就其论文《基层数字治理能力的损耗与重建》展开主题发言。文章从“技术-组织”互构视角出发,为提升基层数字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洞见。陈柏峰老师指出文章的逻辑框架不够完整,要素论证不够具象。龚春霞老师对此进行了补充,就文章结构逻辑、框架编排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

曾腾冲.jpg 

研讨结束后,陈柏峰老师进行了简要总结。陈柏峰老师强调,论文写作能力要在长期的积累和钻研中沉淀,对于处在硕士阶段的同学而言,应更积极主动地参加研究所组织的会议、研讨,勉励同学们严格自我要求,把时间花进去,把结果做出来,期待在下一次硕博论坛中看到更为丰富的成果。

陈柏峰老师.jpg 

至此,第十一届“基层法治研究所硕博学术论坛”(第一期)会议完满结束。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