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所动态> 年度回顾
我们的四季 | 基层法治研究所2023年回顾
2023-12-31 21:47 1378 阅读 由 shinianouyu 编辑

基层法治研究所2023年年度总结

编者按

2023年,是万象更新的一年;2023年,也是基层法治研究所全体师生用思想与脚步丈量四季的一年。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相关要求,以做“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研究为目标,秉持“经典”与“经验”双轮驱动的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问津于经典,锤炼于经验。在学校、学院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全所师生的携手并进、点滴汇聚,我们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用文字和热情定格了时间,形成了我们的年度“歌单”,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观成绩。

四季轮回,一度春秋,流转的是时光,不变的是热爱。2024年,我们将带着燃烧的执着继续奋勇向前!

总结 - 副本.jpg

寒假

寒假期间,同学们返乡调研并积极撰写回乡记。观察着社会发展的变化,加深了同学们对时代的理解。

 寒假 - 副本.png

三月

32日,于龙刚老师以“如何阅读法学经典”为主题开展讲座,为同学们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参考与指引。

三月.png 

330日,广悦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湾区数字经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清清律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数据法学律师实务及典型案例分析的学术讲座,旨在传授实务经验,增强同学们对前沿问题的了解。

三月-冯清清.png 


四月

4月底, 2021级硕士研究生读书会正式告一段落,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同学们怀着经典阅读的理论储备,去探索更为广阔的天地。

四月 - 副本.png 

五月

522日到616日,调研团队奔赴沙洋开展调研,聚焦农田水利、卫片执法、纠纷调解等问题,为产出更多优秀学术成果奠定了经验基础。

五月-调研.png 

529日,来自香港大学的贺欣老师时隔一年再次向大家讲授《法律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域外法社会学的最新方法。

五月—贺欣 - 副本.png 

六月

62日与3日,朱苏力老师来到中南主讲《城邦、帝国与大国的宪制》与《历史中国的现代重构》,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中国,为同学们带来了思想的启发。


 六月—苏力3.png

七月

7月,研究所继续坚持暑期调研的学术传统,团队七十余名师生奔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铜仁市三地开展了为期25天的调研,在田野中锻炼,提升同学们经验研究的本领。

七月—贵州调研.png

八月

8月,参加调研的师生们积极撰写调研报告、随笔、学术论文,将调研中所看、所思、所想的问题提炼为文字,用文字打败时间,调研总报告达123万字。

八月(成果).jpg 

十月





秋季学期,基层法治研究所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新同学。1022,研究所举办新生见面会,破冰交流让同学们增强互信,携手并进。

十月—新生见面会 - 副本.png

1027-31日,基层法治研究所师生们富有热情地参与到挑战杯”项目评审会,现场指导参赛学生,提升作品质量。

十月—挑战杯.png 

1028-29日,法律社会学与法律人类学的对话与融合学术研修坊顺利举办,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科思想碰撞与交流

十月—研修坊 - 副本.png 

十一月

1113日,基层法治研究所第九届硕博论坛成功举办。同学们以文论道,互相交流,接受老师的批评与指点。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十一月—硕博论坛 - 副本.png 

1114日,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深入湖北大冶市开展了为期25天的调研,此次调研增进了对宗族性村庄、矛盾纠纷化解、基层法律服务、基层普法机制等问题的认识。

十一月—大冶调研.png 

教学

2023年,基层法治研究所坚持采取 “经典”和“经验”双轮驱动的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加强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举办学术研修坊、硕博论坛等形式开拓学生学术视野,邀请了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开设专题讲座,以更加多元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

经典阅读强调“积跬步以至千里,以无用致大用”,重视理论阅读的长期性、系统性。本研究所的“法律与社会科学”读书会旨在搭建平台,以定期汇报的方式营造读经典的氛围,实现“比学赶超帮”的目的。2023年,读书会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年组织本科生开展读书会10次,参与人次100余人;组织硕士生开展读书会20次,参与人次400余人。四月份,2021级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历时两年的阅读训练,但求知的道路漫长,“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带着过往的积累和崭新的憧憬,读书会将指引同学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寻、勇攀高峰!

盛夏时节,研究所先后邀请了香港大学教授贺欣老师和北京大学教授苏力老师开设讲座。贺欣老师围绕田野调研、法律多元、法律意识、法与空间、法与戏剧五个专题展开讲解,启迪学生理解法律社会学的多元视角。苏力老师以“城邦、帝国与大国的宪制”“历史中国的现代重构”两个主题开设讲座,一如既往,座无虚席。两次讲座活动为基层法治研究所的师生们提供了难忘的学术盛宴。

 

基层法治研究所十分重视经验训练,将其作为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重要途径。经验训练就是深入田野调研以期增进对中国法治与中国社会的理解。多年来,基层法治研究所始终坚持定期开展调研,师生们背负行囊、深入基层,通过驻村访谈、集体研讨的方式聚焦现实问题。2023年,研究所共组织了三次集体调研,分别是湖北荆门调研(5月份)、贵州调研(7月份)、湖北大冶调研(11月份)。寒来暑往,沉浸在田野中,并沿着经验的逻辑进行追问,极大提升了理论思考和成果产出的硬实力。

基层法治硕博论坛是研究所成员进行学术切磋、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做深学问,往往需要亲师取友,才能共增学识。 20231114日,研究所顺利举办了第九期硕博论坛,研究团队的十名博士研究生分别汇报了论文内容及写作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悉心指导,并对论文存在的问题给出真诚犀利的意见和建议,论坛取得了良好效果。

基层法治研究所“经典”和“经验”双轮驱动的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成效突出,2023年研究所的教学成果获得项重要奖项。20237月,教育部公布《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由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陈柏峰教授主持,研究所成员主要参与的《“经典”和“经验”双轮驱动的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项目荣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714日,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发布《关于公布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获奖人选的通知》,陈柏峰教授荣获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

教学.png 

教学2.png

科研

2023年,研究所继续致力于深耕田野,以深度的研究积极服务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团队在基层执法、基层司法、社区治理、纠纷调解等领域开展了多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年度,研究团队成员在《中国法学》(英文版)《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法学评论》《开放时代》《世界社会科学》等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出版了《法律实证研究的兴起与分化》《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2部专著。主题包含基层执法、法治政府、经验研究方法、基层司法等,涉及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本年度获得省部级课题立项8项,校级课题立项 9项。基于研究成果良好的社会影响,本年度部分成果荣获多项重要奖项。陈柏峰教授的论文成果《中国法治社会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获第九





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社会诚信建设与基层治理能力的再造》获得第四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二等奖。

总结—科研.png

同时,研究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撰写咨政报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献言建策。2023年度研究团队成员撰写的多份咨政报告分别获得中央政法委、中央政策研究办公室、最高人民检察院、湖北省委等部门领导批示采纳。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