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所动态> 学术讲座
戴昕主讲法律实施与互联网治理
2016-11-23 13:09 4699 阅读 由 liayoch0605 编辑

11月13日下午,“社科法学”系列讲座第20讲于文治楼六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法律实施和互联网治理,主讲人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戴昕,中南财经政法学院理论法学系何鹏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戴昕副教授以自己发表在《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4期的文章《规范如何“落地”——法律实施的未来与互联网平台治理的现实》为基础,从互联网治理的经验出发思考法律实施问题,主要涉及了法律实施的难题、法律实施与信息成本、规范内容的确定、信息成本与规范执行、从平台治理到国家法治、法律理论的前沿等六个具体方面。

戴昕副教授从“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的说法入手,指出要解决法律实施难的问题,不能只关注表面的现象,要去分析现象背后的制度与行为机制。他认为,法律规范的实施效果受信息成本的影响,而信息成本的下降则可能会改善法律规范实施效果。他以互联网商业平台为例,分析了在面对可观治理需求时,依赖信息技术实现规范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具体而言,信息成本对法律实施的影响可能通过两个机制实现。首先,信息成本的高低会影响法律实施过程中各方主体确定规范内容的难易。戴昕副教授从有关规则与标准这两种法律规范形式的理论出发,指出规则制定者在选择使用规则还是标准形式时面临涉及信息成本的权衡问题。,而以医生决定是否进行高风险手术为例,他指出,如果信息成本借助即时通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得以降低,法律规范就会成为所谓“微指令”,规则与标准的权衡困难也会大大得以缓解。第二,信息成本的高低会影响法律执行。戴昕副教授指出,信息成本可能影响规范执行可资借助的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执行资源——例如道德规范、重复博弈和国家/社群制裁——是否能够被有效调动。而根据互联网平台的经验,当信息技术将信息成本显著降低时,第一、二、三方执行都会增强,有助于规范落地。

尽管技术有望显著改善法律实施的效果,但在戴昕副教授看来,相关规范实施模式从平台治理扩展到国家法治的领域,可能引发新的问题。面对技术,法律人可能担忧诸如法律实施个体化是否违反公平、是否伤害隐私和个体信息控制、平台治理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等问题。他认为,法治或社会治理说到底是一个过程,在解决旧问题时新问题一定会出现,而有意义的研究能够提示未来的新问题,并为更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提供理论准备。

新闻链接:http://law.zuel.edu.cn/2016/1115/c3603a120040/page.htm

分享
微信扫码分享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