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中南法理讲堂第四讲在南湖校区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坛以“法治中国的模式”为主题,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季卫东教授担任主讲,由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德淼教授主持,理论法学系陈柏峰教授作为嘉宾出席。
季卫东教授借自己儿时登庐山望武汉灯火而不得的趣事开场,辅以当下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切入了本次论坛的主题——法治中国的模式。季卫东教授表示,随着如今社会各界对于中国法制建设问题的愈发关注,构建法治中国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季卫东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背景。他谈到,国家现代化的本质就是构建理性的法治秩序,自1954年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中国的法治进程已经历60年的演变,期间有进步,也存在诸多曲折。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展现了中国执政党执政思路的转变,为新时期中国法制改革绘制了新的蓝图。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法律多元和权力一元的冲突,这也为法治中国模式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季卫东教授向大家阐释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基本理念,强调以法治主义改造权力、重塑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他在区分权力与权威的过程中介绍了西方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关于法治与国家的一些构想与设定,通过简要阐述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学者的理论思想及共和主义的三元结构,季教授指出,具有三元结构的共和主义可以达成最广泛的共识,因而成为了新的价值内核,并由此引出诸多不同的价值三分法。
在谈到中国的具体法制化建设时,季卫东教授提出了“三审制”的制度设计,即预算审议、问责审议和司法审查和“法治中国”的四维--制度笼子的形状,即刑事法、税法、侵权责任法和行政诉讼法。他相信在“三审制”的制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法治中国的目标将会最终达成。
季卫东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并称赞此次交流是一场理性与智慧并存的交流,希望同学们通过讲座与交流会对法治中国的建设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张德淼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再次对季卫东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