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峰教授, 2015年9月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能在此作为教师代表致辞,我深感荣幸。
首先,祝贺同学们在中学时代取得优异成绩,祝贺大家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所有着深厚革命传统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
17年前,我作为新同学进入这所大学;10年前,我作为新教师留校任教。学生时代,尤其是本科时代,我并不清晰的知道大学应该学什么,只是跟着形势走,走过一些弯路;任教以来,大学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这是我一直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
今天,我想谈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先谈读书。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在海洋中我们需要学会游泳,阅读能力好比是游泳。诸位大学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阅读能力都是基础。如果你是一位会计师,面对一屋子的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关键,做出符合要求的财务文件 如果你是一位法官、检察官或律师,每个案件都有厚厚的卷宗,你如何从公诉人、被告人、律师、证人看似重复的讲话记录中找出破绽 胜任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大量的阅读。大学与中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在教材之外需要有大量的阅读,尤其是学术性作品的阅读。阅读能力正是在长期日积月累的阅读中逐渐提高的。大量的阅读,好比是少林寺和尚的童子功,诸位也不要指望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捷径,大学的意义在于为你们提供图书馆和环境。
在阅读,乃至所有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秉持这样一种态度:务虚而不是务实,积极阅读那些看起来无用的书,学习那些看起来无用的知识。现在务虚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务实,因为无用的知识,更可能在关键时刻有大用。当前社会上、大学中不少人庸俗的理解“学以致用”,以是否有利于将来就业,是否对某种具体工作有用作为衡量知识和学习的标准。这是短视的社会流俗,将大学庸俗成了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问题错综复杂,社会流俗又怎有能力判断知识的有用或无用呢
读书是思考能力与批判能力的基础。阅读,尤其是理论性的阅读,能够给我们很多用于思考和批判的工具,培养我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书本上的理论,好比我们戴的眼镜。没有眼镜,我们就很难看清事物;不同的理论,就好比不同的眼镜。近似眼镜、老花眼镜、3D眼镜、显微镜、望远镜各有其用途。大量的阅读,就好比需要准备很多不同的眼镜,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便可以用。
当前社会上,同学们当中,存在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读书,只是看看《南方周末》,读读《楚天都市报》,浏览一下网易、腾讯,然后摆出批判政府、反对权力的所谓独立姿态来,就以为自己有思想,会独立思考。在读书人面前,这种表现就是个笑话。这种人,有意见,无思想,没有真正的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
当然,思考能力与批判能力,并不仅仅依赖阅读,还需要观察社会,乃至社会实践。因此,需要眼睛要往下看,看社会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关注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前途和命运。脱离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工农大众,我们的思考和批判一定是肤浅无力的,甚至无病呻吟、自娱自乐的。
我个人在做老师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在教学期间,严格要求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在寒暑假期间,带他们到农村、乡镇和城市基层做社会调研,白天调查晚上讨论,在实践场景中反复论辩。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再谈“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之崛起”是大时代的话语,而今天似乎是个“小时代”。建国后,毛主席曾说,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知道我们在怎样的基础上建立新中国。今天,这个问题更加凸显。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自己,生活在社会繁荣时期,远离了之前数代人所经历的艰难困苦的历史环境,不容易理解他们,意识不到我们所处的大时代及其意义。同学们,大家想想,今天,中华民族之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处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何其幸运!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历史使命,用政治话语来说,就是要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因此,我们更需要像周总理少年时那样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也更应该做到。我们这一代人遇上了一个好时代,甚至可以说是1840年以来最好的时代;我们只需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无需像我们的祖辈那样冒着生命危险去闹革命,也无需像父辈那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完全可能在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的同时获得安宁的生活,获取不菲的个人利益。
理工科的同学,做好科研设计,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而奋斗,大家很容易理解并认同。可是,我们多数同学是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我们的用武之地何在 2012年,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对法学图书馆的感受可以用“震惊”二字来形容。法学图书馆有两层地下室,藏书全部是关于非西方国家法律的,亚洲的,非洲的,甚至太平洋上小岛国的法律制度,都可以找到不少参考书。而在中国,这些领域都是空白,我们甚至不了解我们周边一些邻国的法律制度。今天,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性的大国,我们与地球上几乎所有国家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我们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益。我们需要去了解地球上的每个国家,解剖他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我们也需要传播中国的大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用武之地!
同学们,一个民族,与有血有肉的自然人不同,她没有大脑,民族的精英人物应当充当她的大脑,直面民族的兴亡,思考民族的明天,担当民族的重任。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在同龄人中都是百里挑一的,你们是未来的精英,你们不担此重任,谁来担此重任 所以,诸位同学,从现在起,我们就应当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辜负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