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周期:2024年10月26日-11月26日
本月围绕社会学、政治学为主线阅读了包括: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安东尼·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与《身份政治:对尊严与认同的渴求》、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与《乱伦禁忌及其起源》、韦伯的《儒教与道教》、罗伯特·达尔的《论民主》、罗素的《权威与个人》、强世功的《立法者的法理学》、王绍光的《中国·政道》一共11本书。
以安东尼·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为例,围绕权力与政治秩序主题展开。在吉登斯看来,权力即指改造能力,指能够通过对一系列既定的事件进行干预以至于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他们。通过对一系列既定的事件干预为权威性资源;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他们而作为配置型资源。在吉登斯看来,两种围绕权力运作的资源内嵌于政治社会体系中的再生产过程,由于政治秩序具有某种程度的跨时空的连续性,因此资源也就存在于不同的“时-空”中并构成他们的社会体系与政治秩序。
吉登斯的权力理论同韦伯、福柯有所不同,首先,权力的行使与“时-空”关系紧密结合,因而统治的“范围”与“强度”被区分开来。前者指居于支配位置的行动者对于那些屈从于其统治的人们的重要活动领域的控制程度;后者指那些能用来支配获得他人屈从的制裁措施。吉登斯意在指出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权力支配的范围与手段都存在重大区别。传统国家是裂变性、有边陲而无边界,因而国家机器缺乏左右其臣民日常生活的固定手段;而现代国家区别于传统国家的一项重要特征是:现代国家行政人员的控制能力的巨大扩张,直至甚至能左右个人的日常生活。
其次,权力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路径,其各种统治均依赖于权力的制度性调配。国家机器亦是大规模运作的权力组织体系,吉登斯将国家的首要特征归纳为:凡是国家都会牵涉到对其统辖的社会体系的再生产的各方面实施反思性监控。与福柯“规训与惩罚”的微观权力视角不同,吉登斯从宏观视角出发提出现代国家基于社会再生产体系,通过权力的制度性调配实现了对全社会领域内的反思性监控。在传统国家里,权力的制度性调配的场所仅限于城市周围,对于农村始终无法进行皇权下乡实现有效的监控。相反现代国家中通过社会全领域反思性监控的建立,国家机器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权力体系实现了对所有社会日常生活的支配可预测性。
最后,反思性监控建立并强化了单一的、最高的权力体系。权力只能在特殊的互动场所与情境中运作,吉登斯称为“权力便装器”。传统国家由于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有限,只能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一般监控,其进行监控的手段有限,因此传统国家是阶级分化的社会,传统国家尚未形成单一的、世俗的、最高的权力体系。相反,现代国家通过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手段建立完善了有效的社会反思性监控体制,因此现代国家实现了国家的内部绥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权力体系得以建立。
阅读周期:2024年11月27日-12月29日
本月围绕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为主线阅读了包括: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 结构化理论纲要》与《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晚期现代中的自我与社会》、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弗朗西斯·福山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王绍光的《中国·治道》、本杰明·卡多佐的《司法过程的性质》与《法律的成长》、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劳伦斯·詹姆斯《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塞巴斯·哈夫纳《从俾斯麦到希特勒》,一共12本书。
以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 结构化理论纲要》为例,围绕吉登斯的结构理论展开。吉登斯在本书中提出基于结构二重性的新视角来看待人类社会的构成、秩序和变迁。
结构的双重性首先在于突破传统基于社会主体或客体建构社会体系的解释,韦伯与涂尔干是二者的典型,吉登斯认为无论是从社会客体从决定论角度解释社会构成,还是从社会主体—人的社会行动与主观意义角度构建理论模型,都不足以解释人类社会的构成与变迁。因此,吉登斯主张将社会主体与客体相融合的结构作为新的理论框架。
其次,结构指的是使社会系统中的时空“束集”在一起的那些结构化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千差万别的时空跨度中存在着相当类似的社会实践,并赋予他们以“系统性”的形式。所谓结构化特性指的是在社会系统生产与再生产的规则与资源。在吉登斯看来,这些规则与资源由于“主体不在场”的特性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使得循环反复被纳入结构的社会系统包含了人类行动者在具体情景中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被跨时空生产出来。
最后,结构双重性视角下形成了一套以人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系统互动产生的社会构成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一方面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实践是结构性理论的一端,在吉登斯看来人从婴儿时期就有一种不确定性的危机感,因此人必须在加入社会即在“共同在场”的过程中定位自己的身份,形成一套日常的例行化实践意识与活动形式。通过日常例行化的实践,社会主体能够循环反复组织起来一系列规则与资源,产生了一系列社会行动与系统。而社会系统又产生了对社会主体的约束与物化。即社会的构成是由社会主体与客体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产生,在这种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结构特性称为贯彻其中的规则流,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生活日常展开的具体情景中,社会主体行动在其生产的一刻,也就同时被再生产出来,即行动者在再生产结构性特征的同时,也再生产出促成这种行动的条件。